第11版:党报心 怀川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编校质量:从四连冠到零差错
图片新闻
愿为他人做“嫁衣”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6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愿为他人做“嫁衣”
本报记者 翟倩倩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焦作日报社有这样一群人,当华灯初上,大多数人都踏上归家之路时,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当人们已进入甜美的梦乡时,他们仍在忙碌地工作,这群人就是报社的编校工作人员。《焦作日报》的每一期报纸、每一个版面、一图一文、字字句句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焦作日报》编校质量从四连冠到零差错更与他们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有着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更有着愿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

  “记者们报道的题材不同,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也千差万别,需要编辑对稿件‘打磨抛光’,形成语言正确、主题鲜明、符合本报报道风格的文章。”谈及编辑的工作性质,焦作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吕正军说。

  “工作期间,编辑要审阅大量的文字,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对视力的考验,更是对细心、耐心的挑战。”吕正军说,“对于稿件中的时间、地点、人名、单位名称……编辑要一遍遍地看地图、查文件、联系记者和通讯员进行再核对。有时为弄清一个事实,编辑要打五六个电话,耗时一个多钟头。”

  作为2016年度焦作日报社“编校之星”之一,焦作日报社总编室编辑郭剑参加工作之初就从事校对工作,后来当编辑,工作岗位变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没有变,少出差错多出彩的工作要求没有变。每天上班,郭剑都要把当天的《焦作日报》和《焦作晚报》通读一遍,防止出现重稿差错;对稿件中国家、省、市乃至县局领导人的名字,他都要反复确认,防止出现重大差错;对于稿件中焦作辖区村一级的地名他都要做标记,在地图上一一查找,确保一字不差,准确无误……

  郭剑说:“编辑审阅文章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本宣读,而要把自己融入文章之中,眼睛跟着文章转,思路跟着内容转,这样才能像啄木鸟一样,把文章中的‘害虫’消灭光,让每天的报纸零差错。”

  《焦作日报》编校质量提高,校对员功不可没。“简单点说,我们的工作就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大到标题、图片,小到标点、数字,任何差错和不规范之处都不能放过,追求完美是我们的宗旨。”焦作日报社校对员张雪晖说。

  有一次,张雪晖负责校对《中国·世界》版,版面内分为国际时讯和国内时讯两大板块。在版面签付印之后,按说她的工作已经结束了,但她没有急着收拾东西回家,而是习惯性地再次检查版面,结果发现了一个问题,国际时讯板块中居然有一篇国内新闻稿件。她急忙与编辑沟通,及时进行修改,避免了一个较大差错的发生。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