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焦作“非遗”需要开拓新路
听郭展讲当代宋学义精神
沁阳黑陶华丽嬗变 黑陶茶壶国内首创
张文海当选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
文艺支教出成果 我市学生省赛夺金奖
图片新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6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非遗”需要开拓新路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中心统计,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省级“非遗”项目70项,市级“非遗”项目172项,县级“非遗”项目411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39人,“非遗”资源丰厚,居全省前列。

  当下焦作“非遗”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让“非遗”在传承中始终保有活力。

  庆幸的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上,焦作“非遗”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在传承太极拳文化的道路上,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太极拳文化内涵,传播太极拳养生理念,促进太极拳文化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前不久,陈式太极拳大师王西安自创太极八式,将陈式太极拳动作简化为八个,便于“上班族”锻炼身体。再比如,我市绞胎瓷技艺失而复得后,传承人不断将先进的陶瓷彩绘、拉坯等工艺融入其中,创作了一批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作品。

  固然,作为我市的“非遗”明星,太极拳与绞胎瓷尚在探寻传承与发展的最佳渠道。它们十几年来的成长经历也验证了一个道理:让“非遗”生活化。

  谈及如何让“非遗”融入现代人生活,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聂琨连发三问:能否让孟州市的屋脊制品为“老家莫沟”增添建筑特色?能否运用博爱柏山缸防腐的技术特性,研发一批生活用品?在扇子实用价值降低后,博爱竹扇的艺术价值能否再提升些?

  聂琨急迫的三问令记者读到了这样的信息——我市“非遗”求新发展空间巨大,前途漫长且艰辛。事实上,我市“非遗”在传承与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比提出这些问题显然更为重要。

  作为焦作传统武术技艺传承的先行者之一,今年72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爱月山八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马德行在思考,如何让刚猛的月山八极拳更适合老年、青年、少年三代人习练?

  马德行说,月山八极拳生性刚猛,老年人无法习练,青年和少年怕吃苦不愿意习练。习练者越来越少,使得月山八极拳后继乏人,缺少创新动力。现在,他想围绕养生理念,在不失月山八极拳核心文化的情况下,改造月山八极拳,但有一定难度。

  早在2000年,马德行便创办了月山八极拳文武学校。据马德行介绍,进入2000年后,中国传统武术整体走向下坡路,各地武校的日子都不好过。月山八极拳文武学校的土地是租赁的,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固定的传承基地,人才断链也就在所难免。

  焦作“非遗”需要拓路求新,而求新之路需要求才。

  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中心负责人秦铁牛与马德行有着一样的苦恼。

  秦铁牛告诉记者,为让怀梆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这些年来,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中心在沁阳市政府的支持下,排练了许多新戏。其中,《王东明》《好媳妇》分别获得全省戏剧大赛金奖、一等奖,新戏中的人物都是沁阳市人民熟悉的身边好人。2015年,为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中心又排演了《红色交通线》,深受群众好评。今年5月,根据沁阳籍历史名人曹瑾改编的《曹瑾还乡》开始排练。

  然而,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中心依旧缺人才,缺表演人才,缺唱腔编写人才。秦铁牛说,之前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中心的唱腔编写工作是由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杨战祥负责的。自杨战祥去世后,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中心就急缺唱腔编写人才。如果怀梆表演没有自己的唱腔编写人才,那么它将失去灵魂,也就偏离了“非遗”传承与保护的轨道。

  缺钱更缺人才,焦作“非遗”在拓路求新的征途中艰难求存。

  采访时,记者获知,我市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工作,并以11家市级以上“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作为实验田,探索一条适合“非遗”项目保护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这样的理念指导着我市“非遗”拓路求新,促使我市“非遗”走入保护与传承良性发展的轨道。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