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一人”,即扶贫帮富领路人。该乡鼓励党员干部投身精准扶贫一线,联系贫困户,摸清实际困难,实施定点帮扶、蹲点帮扶,6个贫困村涌现出9名扶贫帮富领路人。马村老党员马立全筹建养鸭合作社,带动18户贫困群众从事蛋鸭养殖,每户年均增收6000元左右。
“一点”,即就业示范点。全乡共建成3个就业示范点,分别是焦作黄桥塑业就业示范点、焦作恒翔塑业就业示范点、焦作环球塑业就业示范点。这些就业示范点把加工配件安排到村、到人,留守妇女、老龄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从事配件加工,116名贫困群众每人每月增收约1500元。
“两基地”,即产业基地和就业基地。全乡共有产业基地4个,分别是河南菡香稻米产业基地、焦作溪湖合作社专业种植产业基地、武陟县农开合作社大蒜种植产业基地、马立全农家养鸭基地,利用农业产业优势,优先扶持韩村、后赵村、马村等村贫困户,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提高了群众的农业产出效益。
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与扶贫工作,该乡还制定出台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奖励激励政策,特别是对安排贫困群众就业较多、效果较好的企业负责人,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优先推荐为市、县劳动模范,优先推荐为市、县产业化龙头企业、“青年文明号”和“工人先锋岗”。这些奖励激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帮扶贫困群众就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乡已推荐和自主就业860人,安排和招聘就业308人,不少贫困户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