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笔者跟着解放区驻王褚街道西于村征迁安置工作组走访征迁群众,看到已经签订协议和搬空征迁户房屋的墙上,统一刷有“已签协议”“已搬空”的红字,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正忙着帮助征迁群众整理家里物品,准备搬迁。征迁群众看到征迁安置工作组到来,打开了话匣子,讲了很多感人的征迁安置故事。
“此次征迁过程中,临时过渡安置问题是征迁户的‘心病’。为帮助我们顺利住进安置房,解放区环卫处驻村工作组发动单位的党员干部为群众寻找出租房,在3天时间里就为征迁户找到房源30处。在征迁群众搬家时,党员干部又组织车辆为群众装车搬家。驻村工作组组长赵大军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发到征迁户的手机上,全天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我们征迁群众非常感动,都在第一时间签订了搬迁协议。”征迁户张玉敏说。
“我一家9口人,因为我5年前得了一场大病,生活不能自理,更无法外出务工,一家人几乎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很拮据。此次征迁,我害怕越拆越穷,不情愿搬迁。区环卫处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我的诉求后,主动联系村委会,不仅帮我写了低保申请,递交给区民政局,还鼓励我勇敢面对生活。对于驻村工作组的帮助,我和家人非常感动,思想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我到村委会签订征迁协议书后,很快找到了临时安置房,接下来整理家里的物品,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搬出来。”征迁户王红中说。
“为了城市大发展,需要拆除自己家的住房,很多征迁群众心里不痛快。可是,当他们看到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忘我奉献的情景后,就会被感动。3月10日晚,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李喜军在赶赴一户征迁群众家中时,不慎摔伤左臂,但他与我约好第二天到家里见面。让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李喜军不顾受伤的胳膊,按时来到我家谈征迁细节。李喜军说,胳膊受点伤没啥,只要不影响腿和嘴,就要多为征迁群众排忧解难,让大家安心搬迁。我为这样认真负责的工作人员而感动,心甘情愿和他一起到村委会签订了搬迁协议。”征迁户张二虎说。
轰鸣的大型机械正在拆除征迁户张玉强的房子。看着自己的房子被拆,张玉强动情地说:“起初,我对征迁工作有非常强烈的抵触情绪,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每次到家里,我都是躲着不见,让他们吃了不少‘闭门羹’。后来,我吃饭时,工作人员在外面耐心等待;我干活时,工作人员一起动手帮忙。每次见到我,他们就帮着算征迁的‘经济账’‘环境账’‘子孙账’,看到工作人员真心实意帮助我,我咋能不动心呢?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的心结解开了,就主动到村里签订征迁协议,并在第一时间搬空了房子,为城市建设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