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解放区全面开展房屋集中拆除工作
征迁群众话征迁
恩村一街:多措并举快推进
焦作铁塔:不计得失勇担当
图片新闻
“八大创新突破”开创引沁事业新局面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6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深杭 促创新 市引沁局在行动
“八大创新突破”开创引沁事业新局面
本报记者 杨仕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集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总干盘山渠。 史亢锋 摄
  北邙岭区菜花飘香。 史亢锋 摄
  横跨虎岭河的东方红渡槽。 史亢锋 摄
 
   

  引沁灌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起太行山,南跨北邙岭,是沁河自晋入豫的第一座大型山岭灌区,全国大型灌区之一,范围包括济源市、孟州市和洛阳市吉利区15个乡镇367个行政村,人口60余万,耕地面积58万亩,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灌区经过初创、扩建、配套、加固改善和节水改造,已形成一个“引蓄提结合、以蓄补源、长藤结瓜、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体系。40多年的发展,引沁灌区已由单一农业灌溉发展到农村安全饮水、农业灌溉、工业供水、水力发电、养殖供水、生态供水和城市供水等多方位供水格局,成为支撑灌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夏大忙时节,记者走进沁河自晋入豫第一座大型山岭灌区——引沁灌区,创新发展的热浪扑面而来:范围包括3市、15个乡镇的整个灌区内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季节,一台台小麦收割机奔驰在山上、山下、平原、陵区,一路欢歌,收获着丰收的喜悦。经测产,小麦单产、总产都比往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创灌区夏粮生产史上的最好水平;工业供水、水力发电、养殖供水、生态供水和城市供水,各条战线捷报频传,都实现了新突破、新跨越,为灌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市引沁灌区管理局党委书记赵立伟深有感触地说:“这可喜的变化,是引沁局深入开展‘学深杭、促创新’集中学习活动,坚持以创新驱动为主题,对标先进,开拓进取,加快灌区发展理念、供水服务、工程管护、体制机制、基层党建等‘八个创新’,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发展大提升、工作大落实所取得的实效。”

  市委组织开展“学深杭、促创新”集中学习活动,拉开了“创新发展年”的序幕,吹响了打造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焦作版的号角,意义重大而深远。

  市引沁局高度重视“学深杭、促创新”集中学习活动,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赵立伟任组长的“学深杭、促创新”集中学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台了“学深杭、促创新”集中学习活动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为扎实开展活动提供了坚强保证。

  在集中学习活动中,该局以“为什么学、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如何运用”为核心,以把先进理念学到手、把成功经验引进来、把目标任务完成好,以创新促发展、求突破为目标,以“八个创新突破”为发力点,以全系统开展“创新+”为载体,在全局形成了想创新、议创新、谋创新、促创新的良好局面。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了工作大提升,推动了发展大跨越,实现了“八大创新突破”。

  ——在增强防汛抗旱能力、提高供水服务质量和效益上创新突破。该局立足灌区职能,创新服务模式,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和多元化用水,树立引沁品牌形象,做到精准服务,提升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去冬今春,该局及时充足为灌区农业供水,仅为孟州农业供水就达到21万亩次,为夏粮丰产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该局还积极开拓供水市场,为孟州市、济源市和洛阳市吉利区提供工业、养殖、生态和城市供水。去冬以来,在加大为孟州城市供水的同时,今年上半年,为孟州市生态补水1600万立方米,把大大小小的水池、水库都灌满了水,使生态因水而改善、农业因水而丰产、城市因水而美丽。

  ——在加强工程养护、提高工程安全运行能力和水平上创新突破。该局积极创新管养体制,实行管养分离,完善全员全岗全程责任制,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养护,使工程运行更安全,精品亮点更突出,提升了整体水平。该局按照高标一流的标准,实施了“坚强渠首”工程,开山洞、修堤防,使引沁总干渠出山口10公里长的总干渠坚如磐石,夯实了安全引水的坚实基础。该局借鉴人民胜利渠、新乡南水北调工程管理经验,对灌区工程实行管养分离,提升了工程安全运行能力和水平,为灌区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在深化灌区改革、提高灌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创新突破。该局完善了专群结合、三级联动和民主管理制度,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功能,确保灌区依法规范高效运行。

  ——在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灌区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上创新突破。该局牢固树立依法管理思想,坚持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维护灌区权益和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各项法规要求,提高了灌区依法管理的水平。

  ——在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灌区综合实力上创新突破。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灌区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发挥政府、企业和农业用水户的积极性,发挥水资源综合功能,发挥水价政策效应,发挥灌区水土资源、水文化和水生态优势,全面提高灌区综合实力,该局积极深化投融资、水价形成、管理运行、产权保护、水权交易、管养维护和人才队伍等机制建设,激发了创新活力,增强了发展动力,提升了灌区综合实力。

  ——在打造管理亮点、促进“一渠两岸”开发上创新突破。该局以推进“一渠四带”服务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大推进现代农业带、工业经济带、生态林业带、旅游景观带建设力度,把“一渠两岸”打造成岸绿、水清、生态、景美的百里画廊。

  ——在建设全国一流灌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上创新突破。为了把引沁灌区建成规划科学化、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精准化、投资多元化、环境生态化、保障法制化、效益最大化的全国一流灌区,该局在多点持续发力、加大现代化建设力度的同时,按照高标一流的标准科学规划,并积极作为,主动与省水利部门对接争取项目,取得了进展。

  ——在加强基层党建,推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上创新突破。该局坚持“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了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绩效显著、清正廉洁、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开创引沁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学深杭、促创新,引沁灌区在行动。”市引沁局局长祝远峰信心满怀地说,“我们要持续对标先进,不断突破,瞄准建设全国一流灌区目标,一条心、一股劲、一起拼,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贡献我们的力量。”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