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9月驻村以来,他坚定地扎根在程伊村这片土地上,驻村入户,嘘寒问暖,走访调研,查找制约村里发展和贫困户脱贫中的症结,理顺发展思路、制订贫困户脱贫规划,抓硬件、谋发展、促脱贫,为程伊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他就是武陟县圪垱店乡程伊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双林。
干工作就要扑下身子
2015年9月份,在县畜牧局担任纪检监察室主任兼办公室主任的王双林到程伊村担任第一书记。上任伊始,他就深知要想带领村民摆脱贫困的帽子,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干工作就要扑下身子,是王双林一直坚守的信条。
尽管距离在县城的家只有10公里,从村里开车到家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可是他牢记组织的要求,吃住在村,经常深入村民家中,详细了解村情民意,哪家是贫困户、哪家是“五保户”、哪家有党员、哪家有几亩地、哪件事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事……他一一记录在工作日志上。
硬件建设要跟得上
在村两委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当村党支部书记程得顺、村委会主任程江涛听到王双林提建议要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建时,他们不禁一脸愁苦,这可是个大动作,就目前村里的资金状况,哪敢去想啊!
了解了村两委会干部的心思,王双林坚定地说:“硬件设施一定得跟得上,只要大家劲往一处使,事情总会有解决办法的,资金问题我去想办法。”
说干就干,王双林首先到自己的“娘家”——县畜牧局寻求帮助,局长冀小会了解王双林的来意后,表示大力支持,并与县交通、农业等部门进行全面沟通协调。
在王双林不辞劳苦的奔波下,在村两委会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协调资金3万元,硬化村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村委会大院200平方米,协调、设置各类体育器材12件;协调、自筹资金60万元,修建村南街排水沟、路面2052米;协调、自筹资金150万元,修建村扶贫大道741米。
扶贫就要精和准
“扶贫就要精和准。”王双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保证扶贫工作精准到位,王双林和村两委会干部一道,对村里的贫困户进行细致筛查,为县畜牧局在程伊村顺利开展扶贫工作打下了基础。
同时,王双林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配合县畜牧局包户扶贫干部,对贫困户开展全面帮扶活动,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准确并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共为该村31家贫困户中的17户安装了新大门,为贫困户送去了电视机、电暖器、桌椅板凳等用品,并协调县畜牧局机关干部为贫困户捐献衣物150多件,协调安排就业4人。
为提高贫困群众的从业能力和劳动技能,王双林专门邀请县相关部门的专家,在村里举办了各类培训活动,畜牧养殖方面,受训群众达100余人次;厨师、月嫂、电焊、园艺栽培等方面,受训群众达200人。
服务村民无止境
“第一次见到王书记,是在程伊村委会的办公室,那时天色已晚,他和爱人一起在加班整理材料。他不仅自己干工作,还动员家人来帮忙,真是太敬业了!”说起对王双林的第一印象,圪垱店乡办公室主任贾全希说。
不久前一个周日的晚上,王双林正在村里加班整理档案,他爱人到村里看他,两人决定一起去贫困户程相斧家看看,了解一下他家有啥困难需要帮忙。一进家门,他们便发现程相斧的爱人一个人躺在床上,原来她患有低血糖病,碰巧家里这时没人,王双林赶紧让其爱人到村里的商店买了两包葡萄糖,帮老人冲水喝下。老人眼含泪花,哽咽着对王双林说:“王书记,又麻烦您了,您对俺可太好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王双林冒雨到武陟县公安局北郭派出所为村民程得舟的爱人及孩子办理户口;自己贴钱开着私家车拉着身患残疾的村民程广虎跑医院、跑残联、跑民政局,为他治病、办理残疾证……
在程伊村的街道上,每当村民看到王双林忙碌的身影时,就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第一书记真是来我们村干实事的!”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