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帆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常 明
顺应百姓诉求,市委书记王小平提出“打造平安焦作新名片”的要求。
行动刻不容缓!用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平安建设成果来回报群众,广大综治干部责无旁贷。
今年4月中旬,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了“让群众更满意”活动,号召全市综治干部下基层,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为我市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两个月来,全市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夯实平安建设成果,不断赢得群众满意。
“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就是在为平安建设作贡献。”博爱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印制发放的宣传彩页,一下子就增强了老百姓平安建设的参与感。
修武县综治办按照每户一份的标准,印制《平安建设宣传卡》7万份,组织全县960余名网格员挨家挨户发放。各乡镇(街道)、各单位也纷纷结合实际,制作了一批纸杯、围裙、雨伞等平安建设宣传品,连同宣传资料、安全调查表,在入户走访的同时,送到群众家中。
在孟州市,村村建立的“红袖标”巡防队与该市8600名身穿“红马甲”的平安建设志愿者闪耀城乡,为群众宣讲平安创建的意义和目标。
马村区在社区集中开展平安建设主题宣传,通过各类宣传活动,让“访民情、察民意、创平安”理念在群众中入心入脑,家喻户晓。
在充分利用传统宣传方式的同时,市示范区锐意创新,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研发了“平安示范”APP,开创了“互联网+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综治干部真正扑下身子下基层,群众看到了、理解了、参与了,影响平安稳定的突出问题也就好办了。
解放区焦北街道民主北路社区综治专干杨莲香、网格员赵春霞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民主北路7号院居民对小区临街门面房小饭店长期排放油烟,给小区造成的环境污染极度不满。为了妥善解决问题,社区干部和网格员一方面积极做饭店老板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反复和楼院居民沟通交流,让大家充分体谅饭店经营面临的现实困难。经过反复沟通协商,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饭店老板出资对排烟管道进行了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几辆外地车、十几名外乡人,突然来到村里,不知要干些什么,会不会是搞传销的?村民很敏感,告诉了正在村里走访的沁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朱华。朱华立即与村委会结合,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原来这些外地人是本地一家电器经销商邀请来做营销活动的人员。事情很小,却反映出村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
温县综治办主任杨毛、副主任原振海在黄河街道朱家庄村走访时,村民冉宪明、任永利反映该村位置相对偏远,街道治安巡逻队巡逻次数相对较少,且巡逻装备落后。县综治办向黄河街道反馈后,黄河街道积极行动,投入50万元购置4辆电动巡逻车,并为15名专职巡逻队员配备统一制服和治安防控器械,对辖区实行高密度、多点位、无缝隙的网格化巡逻,增强辖区人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中站区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李拥军在冯封街道雪莲社区佰利佳苑走访时,了解到该小区4楼以上居民在往年夏季用水高峰时水量极小这一情况后,随即与市水务公司进行沟通并达成新管道敷设意向。目前,新管道已经敷设200余米,即将完成通水,佰利佳苑小区高楼居民今年夏天再也不会为用水的问题发愁了。
综治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市、县、乡先后组织6477名综治干部,深入到1842个村、社区,见面走访基层群众24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平安建设宣传资料35.58万份,通过认真摸排,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16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232件,及时解决群众关注的各类问题、隐患738个,使全市平安建设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