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不只是生活的见证者,更是时代发展的鼓手,文明进步的歌者;诗词,不只是文字抑扬的韵律,更是文明接续的载体,思想传播的道场。重视并发挥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为诗人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积极开展诗词创作提出了根本要求。作为新时期诗人,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与时俱进,勇于担当,抵御庸俗,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同频共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佳作。
在刚刚过去的丁酉之春,由焦作市委宣传部牵头,焦作市文联、焦作日报社、焦作广播电视台、焦作市诗词学会等五个单位联合开展的焦作市“山阳春早”旧体诗词创作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来自全省各地的众多诗家词人关注焦作发展,聚焦城乡变化,畅抒胸臆,秉笔直书。清词丽句歌盛世,柔弦鼙鼓期未来。纷至沓来的大量来稿从不同的思维和视角,热情讴歌了焦作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展现了焦作城乡改革开放带来的突出变化。精品迭出,满眼锦绣,这是我市旧体诗词创作前所未有的一次主题活动,也是对全市诗词创作整体水平的一次实际检验,为今后诗词创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曾经孕育了韩愈、李商隐等诗文巨擘的山阳大地,自古以来就是诗词的沃土,创作的富矿。在文明进步的历程中,诗人和歌者从来不曾缺席。这是历史的传统,也是诗家的光荣。在今天正经历着发展和巨变的焦作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应该听到诗人的吟诵和咏唱。这是传统的接力,更是现实的担当。没有这种意识,我们就会辜负这一段波澜壮阔的改革岁月。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风起云涌的伟大时代,焦作诗词的大合唱期待更多优秀诗人的出现和加入。走出象牙之塔,关注社会发展,踏上改革节拍,不负丹心慧眼,诗人的创作必定能疏浚活水源头,焦作诗坛必定是春意盎然的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