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帆)“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伴随着感人的歌声,684名学生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走过成长门,将祝福卡和梦想卡投入魔力瓶,寄存梦想,拥抱未来。这是沁阳市实验小学为四年级学生举行的成长仪式上的一个感人画面。
近日,以“快乐成长,幸福感恩”为主题的成长仪式在沁阳市实验小学隆重举行。该校校长张立强告诉记者:“此次成长仪式是教育局‘六礼六仪’活动的一个缩影,我校通过开展礼仪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引导未成年人知礼仪、行礼仪,养小德、成大德,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了解,2016年9月,沁阳市有关单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礼仪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重在引导学校、家庭、社会把开展“六礼六仪”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引导未成年人懂得文明礼仪是衡量每个公民良好素养的表现形式,使之更加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未成年人逐步掌握基本的个人礼节和集体仪式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六礼六仪”教育主要包括:仪容仪表之礼、言谈举止之礼、待人接物之礼、文明出行之礼、文明餐寝之礼、成长六仪之礼,小学入学仪式、十岁成长仪式、十四岁青春仪式、十八岁成人仪式、毕业仪式、升国旗仪式。
活动开展以来,该市各学校纷纷结合实际,创新礼仪教育形式,丰富礼仪教育内容,加强礼仪教育资源建设,形成了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该市教育局教育科负责人张国宏告诉记者:“开展‘六礼六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融入礼仪教育的环境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示范者。”
“我市把学校开展‘六礼六仪’教育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把教师开展‘六礼六仪’教育的实效,纳入工作考核内容;把学生‘六礼六仪’表现,载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六礼六仪’教育情况,列入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学校的考核指标。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保障机制,持续深化未成年人‘六礼六仪’教育,使之融入学校、进入家庭、覆盖社区与农村,进而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该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冰忆充满信心地说,“‘六礼六仪’作为礼仪教育的基本标准,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市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