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2015年11月,刚到孟州市救助管理站担任站长的李永庆,在了解工作情况时,听说2015年7月20日,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滨河公园日常巡逻时,救助了一名女乞讨人员。这名女乞讨人员没有身份证,无论工作人员问什么,只是摇头,始终不说话。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好先把她送到医院,从心理和身体上进行治疗。一晃,几个月过去了。
“这样下去不行!流浪乞讨人员再不说话,我们也要想法开导,哪怕有一丝线索也不能放弃。他们外出流浪,时间久了,心里肯定想家,想念亲人,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负责到底,尽快把他们送回家。”李永庆在给工作人员开会时说。
李永庆随后赶到医院,和医生配合,并热心地询问这个女乞讨人员:“你家在哪里?家里有什么人?”一连串的询问,见这个女乞讨者不开口,李永庆赶紧找来纸和笔,让她心里有什么话就写在纸上。
在李永庆和医生的耐心开导下,这个女乞讨者拿起笔断断续续在纸上写下了“郑州”两个字,停了一会儿,又写下了她爱人的手机号码。
李永庆和医生顿时喜上眉梢。当即和她的爱人取得了联系。“我找她找疯了,到过巩义、温县、开封等地,就没有想到她能在孟州市。”她的爱人在电话中激动万分。但是,由于这个女乞讨者的家庭条件不好,爱人又长年患病,无法亲自来接她,李永庆决定护送她回郑州的家。
隆冬时节,寒风刺骨,纷纷扬扬的大雪铺天盖地,高速路已经封闭,李永庆带领工作人员只好沿着小路小心翼翼地驱车赶往郑州。
到达这个女乞讨者的家时,其家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看到这么远的路,冒着大雪来护送,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忙安排李永庆一行先去吃碗热饭,暖暖身子,李永庆微笑地谢绝了女子家人的好意。
“干这个工作,没有责任心不行,流浪乞讨人员都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他们特别需要关爱,如果我们工作有一点不到位,就可能给他们的人生和生活造成更大的不幸。”李永庆经常这样对工作人员说,也经常这样勉励自己。
夏送清凉,让流浪街头的人员炎炎夏日喝上一碗绿豆汤,一件小事就能温暖他们的心;冬送温暖,给流浪乞讨者送上一件棉衣、换上一双棉鞋,细微的举动就能融化流浪乞讨者冰冷的心,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和亲情,而这些工作在孟州市救助管理站已经成为常态。
李永庆的脑子里始终装着“创新”两个字。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探索实践,他通过民政微信公众号,利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全国救助寻亲网平台,加强与“今日头条”的合作,及时将寻亲困难人员信息推送至全国,实现了信息共享、合作救助的目的,大大缩短了救助时间。
“不仅要尽心,更要尽爱;不仅要尽责,更要尽情。”写在李永庆工作笔记本扉页的这句话是他从事救助管理工作的基本坚守。
今年5月23日14时左右,孟州市民政局值班人员给李永庆打来电话,称刚刚收留了一名19岁的男孩子,让其赶快来领走。
原来,这个男孩子是四川宜宾人,从14岁就辍学和父亲一起外出到浙江打工,由于经常上网打游戏,常常遭到父亲的暴打。在此之下,他厌恶打工生活,把手机变卖了800元钱,偷偷从浙江坐大巴跑了。稀里糊涂之间,他来到了焦作,在某高速路服务区休息时,被大巴漏掉了。他靠着身上的几十元钱,又坐上了去洛阳的大巴,途中到孟州市下了车。这时,他已身无分文,一天都没有吃饭,饥肠辘辘的他偷偷翻墙跳到了一个机关大院,被人发现后送到了民政局。民政局值班人员立即给这个男孩买来饭菜。
李永庆赶来后,发现这个男孩有身份证,却提供不了父母的手机号。李永庆立即和公安部门联系,通过网上技术手段,找到了男孩父母的联系方式。联系后,发现男孩和他父亲之间有严重的隔阂,而且男孩的父亲生病早已从浙江回了四川老家,竟然不知道儿子早已跑了。
“他不听话,我不要他了,要么让他自己回来,要么你们送他!”电话中,男孩父亲的声音令李永庆无可奈何。
李永庆对男孩说:“我们根据规定,给你买好车票和途中的干粮,送你上车回家吧!”“我这是第一次出门,以前没有出过门,不知道路,不敢回去,你们送我吧!”男孩向李永庆发出了求救的眼神。
思考了一下,李永庆及时向局领导反映了情况。经过领导同意,李永庆带领工作人员护送着男孩踏上了去四川的列车。经过23个小时的颠簸,李永庆将男孩送到了当地救助站,使其安全回到亲人身边。
在李永庆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几个鲜艳的大字:“助人为乐显真情,一心为民解忧难”,落款是“济源市梨林镇逢薛庄村薛兴君全家”。
原来,患有智障的薛五毛从没有出过家门,这次家人没有看好,从家跑出来到了孟州市。2015年1月,他遭遇车祸,被民警送到了医院。伤基本痊愈后,由于身份不明,民警把他送到了救助站。李永庆担任救助站站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拿来纸笔,让薛五毛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写一下,薛五毛只在纸上写下了“梨林”两个字。李永庆当即决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刊登启事,为薛五毛尽快找到家人。半年多来,李永庆从没有停止寻找薛五毛家人的步伐。李永庆的公文包中,始终装着薛五毛的照片,只要一有机会,就拿出来让人辨认。
2016年7月中旬,济源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微信群里看到了薛五毛的信息,确认薛五毛是济源市人。通过两地救助管理站的共同努力,从家里跑出来一年半的薛五毛终于回到了亲人身边。
“我自己苦点累点没有什么,只要这些特殊人员能安全顺利回到亲人身边,我就感到很欣慰。”李永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