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对于温县祥云镇薛召村贫困户王太顺来说,国家近两年大力开展的脱贫攻坚和我市开展的“四帮四扶”活动,改变了他的命运。
王太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左手和左脚不能自如活动,但小伙子头脑灵活,且曾经从事淘宝客服工作。温县教育局驻村帮扶队员褚丽君与王太顺结为帮扶对子后,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其开设了淘宝店铺,主要经营铁棍山药、菊花茶、蜂蜜等土特产品。为帮王太顺治病,褚丽君又帮助他开通“轻松筹”大病众筹平台,众筹资金近3万元。如今,王太顺的生活越过越好,性格也逐渐开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和信心。
王太顺生活的改善和他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得益于我市按照中央、省委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有效举措。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坚持“抓党建带扶贫,抓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把夯实农村党建与实现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把党的组织优势努力转化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源泉与动力,通过建强组织、抓好队伍、创新载体、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推动农村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双促双赢”。
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委书记王小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定期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问题,多次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明察暗访,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全市30余名市(厅)级领导带头联系分包贫困村,并深入走访调研,帮助贫困户排忧解难,在全市上下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武陟县创新脱贫攻坚工作载体,去年年初以来,在全县开展“双联双帮”活动,确定每月第二个星期六为全县“双联双帮”集中活动日。在活动日当天,由县领导带队,在全县52个包村县直单位抽调1314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活动。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该县进一步增强帮扶力量,抽调全县120个县直单位的2082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活动。
博爱县统筹推进全县产业脱贫规划,努力打造精准脱贫的产业平台。孝敬镇党委依托蒋村蔬菜交易市场,把9个贫困村纳入市场直供蔬菜生产区,统筹谋划蔬菜种植脱贫产业,努力实现贫困村“打捆”式产业脱贫。清化镇街道南朱营村,利用省派驻村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扶贫到户增收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等,投资115万元帮助贫困户建设3座半地下式温室大棚和30座单体棚,积极发展订单蔬菜种植产业,促进贫困村稳定脱贫。
孟州市狠抓基层帮扶队伍建设,新选调了15名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懂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基层优秀年轻科级后备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强化决策执行力量;在11个乡镇街道专门设立乡级扶贫办,实现“专人专干”;对于省定贫困村和非重点贫困村除村两委之外,还专门设置一名扶贫业务骨干,并充实县、乡、村三级扶贫力量,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
温县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开展“脱贫攻坚·我在行动”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机关党员结对帮扶、农村党员示范引领、企业党员奉献力量等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争当“扶贫先锋”“带富先锋”“公益先锋”,为打好全县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西村乡黑岩村位处太行山深山区,是修武县34个省级贫困村之一。该县水利局“四帮四扶”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发现村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于是将帮扶目标精准定位于帮助该村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拓宽当地群众脱贫渠道。如今,已经有20余户村民加入了该合作社,流转土地10余亩,种植蔬菜面积50余亩。“种蔬菜是脱贫的好路子,俺村群众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感谢县水利局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黑岩村党支部书记侯世红说。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党组织共开展各类扶贫活动2400余次,3.9万名党员干部参与其中。为做好该项工作,省、市、县选派的966名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选派单位优势,抓党建、强基础,抓扶贫、帮增收,积极为派驻村协调争取扶贫资金1.2亿元,引进扶贫项目260余个,带动48个贫困村共计1.5万余名贫困群众脱贫。
不仅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今年年初以来,在我市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和“四城联创”战场上,同样活跃着一支支党员先锋队。
解放区在南水北调绿化带建设工程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征迁安置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征迁安置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王褚街道新庄村党总支书记薛战线,不仅自己带头签订了拆迁协议,还说服自己的母亲及兄弟两人第一批完成征迁协议签订任务,为全村征迁安置工作作出了表率。此外,东于村村民郑跃进自愿将院子腾出来,无偿交给征迁指挥部使用,并第一个在征迁协议上签字;老党员张治聪得知拆迁消息后,不仅自己在征迁协议上签了字,还动员亲戚、邻居尽快签字。
山阳区定和街道小庄村因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征迁难度大。该区区委组织部承担了小庄村18户群众的征迁任务,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积极与相关医院对接,为征迁户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协调床位,确保这类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组织征迁户中的老年人参观集聚区公租房,全程安排人员搀扶、细心照顾。工作组同志坚持“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机制,上门服务,与群众真心交流,及时探望生病住院的群众,及时帮群众解决子女入学、个体经营等问题。随着工作的深入和感情的建立,工作组同志与群众有了共同语言,他们用真心和爱心赢得征迁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由抵制征迁工作转变为主动配合征迁工作。截至目前,该村村民已经全部签订征迁协议,房屋腾空、门窗拆除等工作正有序推进。
在“四城联创”工作中,中站区开展党员志愿“六进”服务活动,区直各部门、农村、社区和相关企业,结合工作职能和实际情况,组建了100余支特色品牌服务队,积极开展个性化、专业化志愿服务。怡光社区的老党员王全喜,热心当楼院的义务“管家”,组织居民改造水网、协调邻里纠纷、普及政策法规,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典型示范效果。马村区通过扎实开展“文明使者,志愿服务马村在行动”和“一周一主题”活动,各单位志愿者每周五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动一大批群众参与到创建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