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詹长松)记者从7月1日召开的全市环境污染防治扬尘治理攻坚大会上获悉,面对当前扬尘污染严重的形势,我市在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拆迁工地扬尘治理、道路扬尘治理、渣土车管理、城区裸露地面扬尘治理、“一卡三站”管理、城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等七个方面做好扬尘防治工作。
据了解,今年我市扬尘污染问题突出,尤其是6月15日至27日,PM10同比不降反升,上升了9.5%,扬尘污染是造成指标不降反升的主要因素。
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是扬尘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我市明确市住建部门为施工工地扬尘防治的牵头部门,全面建立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新机制。要细化标准,细分房屋建筑和市政线性工地两类标准、五大项指标。要突出治理重点,将施工过程细化为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修施工阶段和管网施工阶段。要落实管控机制,严格落实“三员管理”制度、开复工制度、“三色”督导令制度、“黑名单”制度。实施“典型示范”和“样板引路”,促进建设工地扬尘治理水平不断提高。要强化督查,严管重罚,坚持日常督查与零点夜查相结合,利用网络、电话等举报奖励机制,严格落实各项奖惩措施。要顺应建筑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快绿色建筑产业化科技园和商砼产业园建设。
当前,我市拆迁工地多,抓好拆迁工地扬尘管控也是扬尘治理重点之一。我市要求全面建立拆迁工地扬尘管控新机制,包括雨天集中拆迁模式、督导考核机制、奖惩制度等,严格拆除抑尘管控标准,明确责任主体,拆除项目按市政府要求实行属地管理。严格按照围挡标准、湿法拆除、爆破拆除、破碎整理、垃圾清运和雨天集中拆除等要求,全面落实拆除抑尘管理机制。针对中心城区拆除量大的实际情况,在执行上述拆除标准的基础上,坚持“化整为零,片区推进,围挡封闭,无缝覆盖,全程可控”的原则,把拆除区域划分为城市郊区、主城区、居民区等类型,严格执行“拆除五步法”(申报备案、会商研判、审批反馈、规范作业、综合处理),坚决遏制扬尘污染。
道路扬尘污染也是扬尘治理的老问题。我市要求建立城市道路扬尘监管新机制,尽快完善道路扬尘治理的各项制度,尤其是考核和奖惩制度;加快购置小型环卫作业车辆,对城区主要道路慢车道进行机械化清扫作业;优化环卫清扫保洁作业方式,制订“一路一策”机扫,洒水作业方案,按照“吸、冲、扫”三机联合作业模式,使保洁更加科学、更加精细;建立清扫保洁路长制,按照“五定”方案,按道路等级实施“一路一策”清扫保洁作业模式;积极探索环卫市场化运作模式,探索建立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行机制等。
突出抓好渣土车运行管理,全面建立渣土车运行新体制,建立渣土车管理模式,制定渣土车管理相关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制定城区渣土车改装技术规范,对全市渣土车进行全封闭改造,未改装的渣土车一律不准进入运输市场。加强源头管理,各城区、各相关部门在南水北调绿化带拆迁和市政重点工程中要严把源头关,不得使用黑渣土车。强化对清运企业和清运车辆的考核,对不合格的清运车辆取消其运输资格。强化执法管理,成立渣土管理机构,全面掌控渣土车辆运行情况。
突出抓好黄土裸露、绿化带扬尘整治。全面排查城区裸露地面,7月底前全部改造到位。市园林部门负责绿化带扬尘整治,要制订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标准、奖惩制度等,7月底前全部改造到位。
突出抓好“一卡三站”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工程完成后,要明确管理单位,制定管理、考核制度,招聘工作人员,纳入预算管理。是车辆冲洗站对入市车辆进行冲洗,能够有效减少带入城区的扬尘,要确保长期运行。
突出做好城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农民自愿”的原则,调整城区周边种植业结构,全力减少农作物收割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