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蕊
从检察机关到村委大院,从检察干警到村党支部书记……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凭着满腔的为民情怀,把村子当成家,把贫困群众当亲人,让一个贫困村变成了示范村,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也因此获得2016年全市优秀驻村工作队荣誉称号。
2015年8月底,以市检察院监察处长郭威为队长、计财处副处长周大力为第一书记、计财处副主任科员王民选为队员的驻村工作队,进驻孟州市南庄镇南庄一村。作为第一书记的周大力,是带着铺盖和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来的,当天就住到了村委大院,每周5天以上吃住在村,从此南庄一村的村委大院里,就有了一抹检察蓝的身影,这里成了周大力牵挂的“家”。
南庄一村是一个多年的乱村,多次换届选举不顺利,村两委缺少有能力的带头人,两委工作软、散、瘫。因村委换届选举、宅基地、土地整治、合伙做生意等原因造成的邻里之间、组与组之间,甚至本家族之间的矛盾纠纷不断。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驻村工作开展的第一周,工作队就开始入户走访,摸透村情民意。周大力带领村委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制定完善村干部值班、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与工作述评会等规章制度,开展创先争优、党群联组、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义务劳动,重塑村两委和党员干部形象。
2015年9月,周大力协调指导村两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在南庄镇政府的督导下,公开进行了道路硬化招标,圆满完成6000平方米的道路硬化和村体育文化活动广场硬化任务。2015年年底,孟州市委、南庄镇党委分别在南庄一村召开落实四项基础制度现场会。村民们纷纷夸奖说:“从检察院走来的‘第一书记’就是行,落后村变成了示范村。”工作队驻村一年多来,周大力带领村委干部认真排查村内各项矛盾纠纷和隐患,积极做好化解工作,解决矛盾纠纷10余起,化解信访案件5起。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周大力和村两委干部研究制订的《联户帮扶方案》得到了市检察院党组的充分肯定,市检察院以支部为单位,采取多对一的形式,对南庄一村18户困难户开展结对帮扶。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孟国祥多次听取驻村帮扶工作情况汇报,6次深入所包村开展调研。去年,在市检察院党组和领导的支持下,工作队协调水利部门为村里新打配套生产机井23眼,修田间生产路1000余米,栽植树木4000余株,为村里硬化道路2.5公里,申报的天然气进村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捐赠的体育健身器材已安装到位。市检察院发挥检察机关优势,组织两次送法到农村、送法到学校活动,还捐赠法律、科技、致富手册2000余本,健康服务指南100余本和生活挂历130套,帮助村里建起了图书阅览室,还协调3家医院的专家、主任医师为村民义诊。
更让南庄一村党员群众感动的是市检察院在村里开展的“联户帮扶”活动以及周大力尽心尽力关心关怀困难户的一举一动。周大力在走访中了解到李守印夫妇都患有严重的脑血栓后遗症,儿子在外地打工,家里堂屋漏雨,他就及时给院里汇报,市检察院迅速协调资金4000元,驻村工作队又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资金5000元,周大力大热天亲自上房帮助搭建彩钢瓦,李守印的老伴感动地热泪盈眶。在得知村11组村民行玉红女儿行甜考上大学后负担不起学费,驻村工作队又及时到教育、民政、妇联、工会等部门了解有关助学政策,争取助学贷款8000元,救助资金2000余元。
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一桩桩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实事,增强了村民对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信任。村民们说,现在,干部们有了凝聚力,和村民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了。而周大力说,只有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才能知道群众想什么,才能掌握真实的村情民意,才能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真正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把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