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2017年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马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现场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应邀参加,并发表“以新材料体系为支撑的创新发展道路”的主题演讲。作为全球氟化工的领军企业,多氟多从氟化工出发向新能源进军,构建了新材料产业创新体系。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是我国制造业领域每年一次的最具权威性的会议活动。本届论坛以“提高供给质量水平、振兴先进制造业”为主题,围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夯实质量技术基础、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发扬“工匠精神”、强化品牌建设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与探讨,引导制造业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质量强国建设和振兴先进制造业献计献策。
英国有个氟多多,西班牙有个多多氟,中国有个多氟多。中国的多氟多就在焦作。乍一看,多氟多长盛不衰的势头仍在持续,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依然如流水线般出产。光环还是那么耀眼,为什么要持续创新,创新的目标又指向何方?
多氟多是围绕氟、锂、硅三个元素进行研究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工信部批准的第一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产品横跨铝用氟化物、含氟电子化学品、锂电池及材料、电动汽车等,主导产品高分子比冰晶石、氟化铝、无水氢氟酸、包括新开发的六氟磷酸锂产销量都是全球第一。
仔细一想,变革和创新不正是多氟多长盛不衰的“基因密码”吗?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早已融入这支队伍的工作之中,化为内生动力,鞭策着多氟多人挺立潮头。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人们习惯了看着多氟多站上最高领奖台,有时却难免忽略这支队伍敢为人先、勇于求变的深层气质。而这一点,正是多氟多最有价值的传承之一。
近年来,多氟多扛起振兴民族氟化工的重任,从氟化工到六氟磷酸锂,从电解液到锂电池,从锂电池到电池、电机、电控一体化的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再到新能源汽车,多氟多的发展,最根本的要素在于创新。从新材料到新能源,从新能源到新能源汽车,多氟多走过了一条从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为主线的道路。
多氟多从氟化工出发,研究了氟、锂、硅三个元素,应用于铝电解槽电池、锂离子电池和光伏电池三种电池,构成了新能源制能、储能、节能三个要素,追踪研究了车身轻量化、动力电气化、整车智能化的新能源三大技术,形成了以新材料体系为支撑、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以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为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企业管理中有这样一条法则:如欲获得成功,就必须接受变化,而且积极创造变化。只有通过持续而激进的变化,才能始终领先竞争对手。全产业链的形成是因为多氟多构建了新材料产业的创新体系,支撑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跨界发展。
六氟磷酸锂是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之一,由于我国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研发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原始性技术创新,多氟多突破了六氟磷酸锂的关键制造技术,实现了高品质、大规模、低成本、产业化,打破了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完全替代了进口。2013年至2016年,多氟多投资5730万元,新增一条年产1000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线,并通过升级设备、优化工艺、提升质量,制造工艺、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成为全球主流电解液厂商秀博瑞殷(soulbrain)和锂电池厂商LG、比亚迪的主要供应商。
谈到工业强基工程六氟磷酸锂项目,李世江说,多氟多通过技术创新,率先在我国实现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垄断,替代进口,实现了中国制造。该项目通过了工信部、石油化工联合会联合鉴定,产品指标优于日本企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锂电池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是一种人生态度。“互联网+”时代,科技加速度进步,为创新提供了一切可能。持续创新、跨界融合是多氟多发展的灵魂。未来,多氟多将在边缘交叉学科跨界融合,不断延伸新材料链条,拓展新材料应用领域,为我国新材料的规模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新材料的实现是通过化工生产的过程,需要环境的洁净、操作的精细。多氟多电子化学品的车间从万级里面套着千级、千级里面套着百级。多氟多现在不仅在氟化工方面有300多项专利,还制定了80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目前,多氟多开始主持制定国际标准,明年国际氟化物的标准就要由多氟多作为召集人来制定,多氟多还研究了大量的国家标准样品,建立了非常好的质量保证体系。
目前,多氟多正在进行智能工厂的打造。多氟多的智能体系要求,产品的设计是智能的,采购是智能的;要求智能生产,生产的产品是智能的;要求有智能物流,每个产品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上,在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实现智能;还希望有智能市场,很好的捕捉用户信息,能够给用户定制生产。
社会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给人们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李世江说,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感到非常自豪,感到可以大有作为,感到中国才能够进行弯道超车,具备了这么好的条件,与新材料产业的深度融合,会带来新材料研发模式、生产模式、创新模式的深刻变化。
多氟多以新材料为支撑,走出了一条技术创新的道路,实现了从氟化工到新能源的转型升级,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多氟多在边缘交叉学科跨界融合,不断延伸新材料链条,拓展新材料应用领域,为我国新材料的规模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面对经济新常态,审视多氟多的创新求变,不难看出其中深意。多氟多善于创新、敢于变革的举措告诉人们,唯有将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行动一以贯之,才能开辟发展的新格局。这不仅是多氟多所坚守的价值,更是焦作工业直面挑战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