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公安局定和派出所女子户政岗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获此殊荣的5个集体之一。
定和派出所女子户政岗组建于2010年11月,是由张海娟、赵纤纤、李思原、张洁、徐静5名民警组成的“娘子军”,承担着辖区焦东、定和、新城和光亚4个街道共11万余常住人口的户籍管理工作。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决心和勇气,始终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彩:“把微笑挂脸上,把群众当亲人”是她们的服务口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平公正”是她们的办事原则,“热情服务、心系万家”是她们的行动准则。几年来,她们为群众提供咨询2万余人次,办理户籍迁移手续1万余份,办理第二代身份证7988个,消除户口重号98个,上门服务群众318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00余件,赢得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赞扬。
加班加点 无怨无悔
去年11月29日16时55分,离下班时间还有5分钟,一位居民到定和派出所女子户政岗更换身份证。“师傅,更换身份证需要收取换证工本费20元。”“我带的钱不够,你等等,我去银行取。”“行,别急,我在这儿等你。”一番对话过后,这位居民的身影很快消失,而徐静一等就是20多分钟。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虽然上的是朝九晚五的班,可几乎没有按时下过班,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该户政岗中队长张海娟笑着说。
去年10月的一个周五下午,张洁接到一位居民的预约电话。“孩子在郑州上学,一般周五晚上能回到焦作,所以他的家人给我打电话,希望我晚下班一会儿,为孩子办理身份证。”张洁回忆道。可是,眼瞅着过了下班时间,张洁还没有等到这位居民。“那几天连续下大雨,等到18时许,孩子的家人才打电话来,说孩子在路上堵车了。”张洁说。于是,她又与这位家长约定第二天为孩子办证。
像这样的点滴小事,在这里的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特别是每年4月份,大量学生要办理身份证,为了不耽误学生们上课,她们就利用双休日开展预约服务。
贴心服务 细致入微
该户政岗每个民警都始终坚持“把微笑挂脸上,把群众当亲人”的服务准则,除预约服务外,还开展了上门服务、全天候服务、便民服务等一系列贴心服务。
去年11月29日17时许,张海娟和赵纤纤匆匆来到恩村三街居民姬秀梅家给老人送户口簿。原来,70多岁的姬秀梅患有白内障,一直不敢出远门,户口簿信息不对也迟迟没有更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们主动上门服务,为姬秀梅老人更换了户口簿。
“我们在上门服务时坚持做到‘四到位’:服务空巢老人到位、服务困难群众到位、服务弱势群体到位、服务外来人员到位。”张海娟说。
去年以来,她们通过多方奔走,让20多年的“黑户”有了自己的身份。2016年10月的一天,赵纤纤在整理群众意见时发现辖区刘某没有户口簿。于是,她利用休息时间到刘某所在的社区调查,了解到70岁的刘某单身一个人,靠拾荒维持生计,20年前已将户口簿及身份证丢失,后来因自己无法收集证明材料,便一直没有办理户口,成了一个“黑户”。了解到该情况后,赵纤纤多方协调为刘某重新办理了户口,让老人结束了20多年的“黑户”生涯。
如今,定和派出所户政岗已建立了定和户政QQ群和新浪微博,通过网络宣传户籍、身份证方面的政策规定,为群众提供咨询和业务办理状态查询服务。“这样细致的办事风格我们居民怎么会不喜欢。很多居民都称这里是‘亲情户籍室’。”居民陈女士笑着说。
面对误解 以情感人
俗话说:“众口难调。”尽管该户政岗的户籍民警们工作尽心尽力,可是面对11万居民,仍有不被理解的情况出现。
“2014年,我休完产假刚来上班时,正赶上新城街道和光亚街道的居民集中来办理业务,每天这里的人流量很大,经常排着长长的队伍。”张洁回忆说。虽然张洁在哺乳期,按规定有回家喂奶的时间,但面对繁重的业务量,她为节省时间,总是由婆婆把孩子带到单位来喂奶。
有一次,因为对业务的不了解,两个居民跟张洁起了争执,一个居民要求张洁给他查档案,另一个因为户口办理问题觉得张洁怠慢了他。
“我们存放档案一般都是20年,这个居民的档案已经30多年了,很难查到,但是他不理解。两个居民同时跟我吵,而此时我家孩子在后面哭着要吃奶,当时我真想大哭一场,可是我忍住了,硬是压着心里的火,心平气和地给他们解释。”张洁说。
该户政岗的户籍民警凭借热情高效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该户政岗2014年被授予市三八红旗集体和第三届志愿服务市长奖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15年被授予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该户政岗的民警2016年被市公安局评为第三届“最美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