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天津7月10日电(记者周润健)本月12日,我国将迎来“高温、高湿、高热”的“三伏天”。专家提示,伏天期间,天气炎热,公众要加强对心脏的保养。
据了解,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每年初伏、末伏各占10天,而中伏则为10天或20天不等。
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三伏天”常出现在小暑至立秋后,即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个月里。今年7月12日交“初伏”,7月22日交“中伏”,8月11日交“末伏”,8月21日“出伏”。同前年和去年一样,今年的“三伏天”同样是40天。
中央气象台10日发布天气预报称,预计未来一周,华北、黄淮、西北等多地将持续遭高温炙烤;由于气温高再加上降雨导致湿度加大,10日后江南大部、华南东部将出现持续性高温闷热天气。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说,入伏后,闷热的天气很容易让人烦躁不安,着急上火,情绪失常,出现睡眠不好、血压升高等症状。保护好心脏,应避免熬夜,规律饮食,充足睡眠,适当午睡。此外,还应保持心情舒畅,切忌遇事大悲大喜。只有心理平衡,才能生理平衡,进而远离心梗等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