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漫步山阳区,随处可见清洁优美的新景象。在纵横交错、宽阔整洁的城市道路上,各具特色的行道树和绿化带宛若飘动的彩带,装扮着城市容貌。拔地而起的楼房鳞次栉比、绿树掩映的居民区干净整洁、纵横交错的主干道笔直宽阔,商贸经营规范有序,一幅幅秀美画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山阳’为导向,以‘四城联创’为抓手,坚持用惠民理念诠释创建工作,构筑幸福美丽新家园。”这是该区上下形成的共识,也是山阳区27万百姓的共同心愿。
启动“四城联创”
强化创建措施
“美丽家园”“美丽楼院”“文明山阳”……点击该区干部群众热议的话题,这些关键词扑面而来。
3月23日,该区召开“四城联创”动员大会,拉开“四城联创”的大幕。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四城联创”工作的要求,山阳区委常委全员分包街道,分管的副区长包重点任务,成立11个创建攻坚组,并由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牵头,抽调新公选的10名科级干部和8名优秀年轻干部组成攻坚督导组,全区攻坚组织体系迅速建立,并与市级攻坚组织机构顺利衔接。各攻坚组利用双休日,再次对分包片区全面摸排,全部建立攻坚台账,分级实行建账、晒账、查账、交账、销账“五账”落实责任制,倒逼工作推进。
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该区区委、区政府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力量,开展集中办公,集中协调、全面督导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该区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措施,条块结合、无缝衔接,五大班子齐上阵、全区上下总动员,确保决战攻坚任务落实。对照测评体系,补缺补差、对标达标,开展高标准、全覆盖的精细化整治行动,推动一切工作往前排、一切进度往前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照创建台账不间断巡回检查,一天一碰头、一天一排查、一天一汇总、三天一排名,通报进度、奖优惩劣,层层传导压力、夯实责任,齐心协力,扎实推进“四城联创”各项整治工作。
提升创建标准
丰富创建内涵
“豫通农贸市场和以前真是不一样,卫生状况好多了,占道经营没有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不见了,来这里购物的市民也比过去多了很多!”一位经营蔬菜的商贩由衷感叹道。
围绕“四城联创”工作,该区严格对照测评体系和创建责任分工,主动拉高标杆,自觉做到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出彩,重点对照创建反馈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一项一项查问题,一处一处抓整改,一条一条抓达标。
——在清理整治店外经营、占道经营工作中,该区建立“1+7综合执法”机制,以街道为主体,城管、工商等7个单位全力配合,开展综合执法,一些顽症和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中,该区结合辖区8个农贸市场的实际情况,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分为A、B两类标准,细化制定具体指标,实现“既向高标准看齐,又要达到文明城市创建标准”的目标。同时,该区还成立了联合执法队伍,实行特约执法,针对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执法方式,组织联合执法队伍综合施压。
——在创建文明城市市民宣传教育工作中,该区统一制作印有文明城市创建标识的遮阳伞,制作10万个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手提袋等向群众发放,着力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努力营造人人支持、参与“四城联创”工作的浓厚氛围。
体验创建成果
市民由衷赞叹
近日,在东方红街道,几十名志愿者头戴小红帽,身穿志愿者马甲,拿着水桶、铲子、扫把等工具,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队进行义务劳动,有的手持扫把在打扫人行道上的垃圾,有的在清理路边电线杆和树木上的小广告……除了这些,经过前期统一培训的志愿者组成文明宣传小分队,为沿街门店商户发放《志愿服务“四城联创”倡议书》,动员广大商户开展文明经营、参与“四城联创”。看到焕然一新的社区环境,居民们纷纷称赞。
为支持“四城联创”工作的深入开展,该区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创建工作,直接支出3000多万元,间接支出5亿多元。投资2500多万元完成12公里公路绿色廊道建设任务,栽种树木12.1万棵,栽植草皮5.5万平方米,粉刷、修补墙面和硬化地面等8万平方米。投资1000多万元,购买了一批清扫机、雾炮车等专用设备,用于城市保洁。同时,该区还通过动员辖区企业、单位筹措资金、市场化运作等手段,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为创建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
天蓝、地绿、水碧、路畅,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市民看在眼里、甜在心头。
“绿地多了,风景美了,服务好了,住在这儿,越住越舒心!”住在焦东街道的市民郑卫东,提起“四城联创”带来的变化,由衷地赞叹着。 李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