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修武县东夏庄村。远处,云台山群峰含翠、巍峨挺拔;眼前,村庄内道路宽阔、房舍林立。
“这是去年改造的供电台区和线路,你看,多齐整!”顺着该村党支部书记张贵堂手指的方向,几台崭新的变压器矗立在村口,一排电杆整齐地排列着直至街道尽头。
东夏庄村隶属修武县七贤镇,村内有330户、1100多口人。“改造前,该村原有照明台区两座,配电容量400千伏安,户均容量每户1.21千伏安,远低于户均容量每户2.85千伏安的电网规划建设原则。”修武县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王顺平说。此外,低压线路1.32千米,平均供电半径567米,供电半径长,供电质量、配电设施运行的经济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数字是抽象的,村民们的感受则是实实在在的。
“以前像这样的大热天,空调大多数时候就是个摆设,勉强启动起来了,制冷效果也差得很。特别是这两年,各家厨房的家用电器多了起来,有时候做饭都得错开时间。自打农网升级改造后,俺家新建的楼房安装了4台空调,孩子们下班回来了,4台空调全开着,一点问题都没有。”村民王满高兴地对笔者说。
不仅如此,随着村内盖的新房越来越高,原有电杆不能满足低压线路安全运行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电网改造迫在眉睫。
2016年,修武县供电公司决定,结合政府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对东夏庄村按照整村推进原则进行升级改造。工程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出资配套进户线、路灯部分,并对村内电杆进行美化。该公司严格执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技术、管理标准,规划设计严格遵循“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努力打造样板工程、精品工程。同时,成立安全、技术、质量、验收4个专业组,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严格按时间节点要求开展工程建设,倒排工期,控制进度;精心组织施工队伍,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把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落到实处。
2016年9月,由20多人组成的施工队进驻东夏庄村。
“施工队吃住在村里,每天6时起床,除了中午吃饭时间,中间基本上不休息,施工人员上个厕所都是一路小跑。”修武县供电公司农村供电所的员工韩光明对当时紧张的施工场景记忆犹新。
120多个日夜,秋去冬来,工程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冬季,寒风刺骨,有时还夹着雨雪,施工人员每天要顶着风寒,踩着泥泞,不停地穿梭在各个施工点,有时一干就是十几个钟头。
立杆、吊线、打拉线、安装配电柜、组装金具……大家穿着单薄的工作服在杆顶、台架上作业,施工人员的嘴唇冻得发紫,手脚冻得通红。他们发扬电网人不怕吃苦、敢打硬仗的作风,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今天的任务必须完成,为整体农改工程赢得时间,让群众早日用上可靠电、放心电、舒心电。”
从2016年9月到12月,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676千米,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549千米,新建改造200KVA变压器6台;组立12米电杆12基,组立15米电杆79基;柱上断路器2台。整村改造后的东夏庄村,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由之前的百分之九十九点八七达到百分之百,供电可靠率由之前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五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
农网升级改造作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同样也给电力部门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1月至5月,东夏庄村内用电量达到20.25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的12.9万千瓦时增长百分之十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火树银花的夜色把东夏庄村点缀得美轮美奂。一条条街道亮丽多姿,一户户居民灯火通明,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徐徐展开,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电”亮着人民群众幸福美好新生活。
东夏庄村之变只是修武农网升级改造的一个缩影。
“2010年至今,修武县供电公司涉及农网升级改造共计13个批次,农配网、中心村、机井通电等工程投资1.11亿元,新建10千伏278.132千米,改造10千伏77.158千米,新建400伏97.287千米,改造400伏142.953千米,新建配电台区526个,容量98795千伏安,改造配电台区177个,容量26080千伏安。”修武县供电公司总经理薛双勋对笔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