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天气炎热,气温一度突破40℃,很多人都对这样的天气感到不适。本周,有多位读者打电话,询问夏季养生注意事项。为此,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李凌云,希望她能给予一定指导。
听说要了解这个时节健康养生的知识,李凌云也非常重视。她想了想,认真地回答:“目前,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之后是就是大暑了,这个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同时,也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这一节气高温湿热的特点,不要说慢性病患者,即使健康人都觉得闷热难耐。因此,这个季节人们一定要在工作劳动之时,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到底咋办?”记者迫切地问。
李凌云想了想说:“在饮食方面,这个阶段,很多人都会感到食欲不振,还有很多人喜欢吃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来刺激肠胃提高食欲,但是一定要适可而止。另外,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会使消化道疾病多发、频发。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卫生,不可贪食、过量,饮食还要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薏米粥、红豆粥、绿豆粥都非常适合食用。在起居方面,小暑之后,盛夏酷热难耐,人们很容易中暑。因此,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避免长时间强烈日晒。同时,多喝凉白开,出汗过多时可以在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高温容易使人心烦意躁,要警惕情绪中暑,避免为一些小事大动肝火。在运动方面,人们要走出夏天怕出汗的误区。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运动,适合的运动有游泳、瑜伽、太极拳等,既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效果,还能达到运动的目的。另外,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在保健方面,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群要注意室内通风,闷热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出汗量多,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若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另外,有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在炎热夏季往往处于缓解期,但要注意管住嘴,尽量不吃寒凉生冷的食物,以免旧疾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