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学深杭 促创新 我们在行动·发展改革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聚焦创新促发展 精准施策惠民生 砥砺奋进谱新篇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7 年7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焦创新促发展 精准施策惠民生 砥砺奋进谱新篇
——上半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盘点暨重点项目建设巡礼
作者:本报记者 李 秋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市发改委主任蒋永立(前中)在万达广场调研。
  总投资达221.9亿元的全市2017年第三批10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刘 璐 摄
  市发改委科级竞聘演讲现场。
  太原至焦作铁路(河南段)建设动员大会现场。
  市发改委代表队参加全市“学深杭、促创新”迎七一歌咏比赛。
  郑焦城际铁路焦作站南广场项目建设工地。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唯改革者进, 唯创新者强, 唯改革创新者胜。

  今年是我市实现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的落实年、攻坚年、创新年、突破年。面对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脱贫攻坚等一系列艰巨繁重任务,市发改委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积极创新思路方法,突出抓活动转作风、抓转型促发展、抓改革增活力、抓民生促和谐,积极送政策、争资金、帮企业、保运行,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在建设“四个焦作”的蓝图上描绘了浓重的一笔。

  起步:统筹安排思路清

  起跑决定后程,开局影响全局。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对今年的经济发展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发改部门如何结合实际、找准抓手?

  统筹考虑,科学论证,精心谋划新一轮创新发展蓝图。市发改委在第一时间整装出发,勇当排头兵。

  在1月17日召开的全市发改会议上,市发改委主任蒋永立提出了2017年工作目标和一系列措施,号召全市发改系统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在对接国家政策上下功夫。市发改委依托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积极参与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谋划和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拉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级建设盘子,切实将政策机遇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在项目和“三区”建设上下功夫。市发改委紧盯省市重点项目,落实领导分包、观摩评比、项目例会、督查通报等推进机制,解决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做好全省观摩评比准备工作,争取在全省观摩中获得更好成绩。

  在综合协调服务上下功夫。市发改委继续发挥好综合部门的优势,探索建立与财政、国土、环保、金融、工信、商务等部门的信息互通机制、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打组合拳去推动解决。

  在重大事项谋划上下功夫。市发改委按照问题导向、任务导向、民生导向,提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对牵头的重大事项,做到责任到位、节点明确,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突破:抓住关键带全局

  谋划郑焦融合发展。市发改委拟定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郑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5月10日以焦政〔2017〕14号文件印发,为加快推进郑焦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市发改委起草了《关于推进康养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编制了《焦作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推动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市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健全全市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议制度的通知》,并按照经济运行月调度会要求,组织召开2次季度工作推进会、4次月度分析调度会。

  统筹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市发改委履行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职能,完成了市委深改办改革任务上传下达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和工作台账的编制工作,并对7项省深改办重点督查项目进行了自查。

  改善投资审批服务。市发改委印发了《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模拟审批工作的通知》,以模拟审批方式批复中原路等8个项目,积极推荐苏蔺水厂、映湖路小学等项目作为模拟审批试点项目先行先试。市发改委印发《焦作市级政府投资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更加科学,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审批效率更加高效。

  抢抓央企合作项目签约。市发改委收集与央企合作对接项目32个,其中具备签约条件的项目21个、正在对接洽谈的项目11个。

  落实省“5818”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市发改委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共收集“5818”项目350个,总投资145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62.2亿元,截至5月底共完成投资255.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5.5%。

  强化PPP政策落实和项目库建设。市发改委牵头起草了《焦作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流程》等文件,促进PPP项目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PPP项目实施效率,目前已统计入库PPP项目45个,总投资948亿元。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前5个月,我市共有41个(批)项目获得上级政策性资金支持,争取上级资金1.58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4亿元、省财政补助0.54亿元。

  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自4月中旬起,市发改委每10天组织召开一次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青玖主持的专题协调推进会,每周对各县(市)区项目推进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市发改委制定《焦作市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每月对省市重点项目进行一次巡回督导。上半年累计新开工项目248个,实际开工230个,开工率达92.7%。2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9.6%;178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5亿元,占年度计划65.9%,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均超时序进度要求。

  攻坚:转型升级再发力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我市正在资源枯竭等多重压力下寻求转型发展。

  加快城市转型。市发改委加强对上沟通对接,多次拜访上级部门,全力做好国家城市转型资金争取工作,今年第一批中央财力性专项资金2.58亿元已拨付到位,自2007年来累计争取城市转型中央资金35.22亿元。

  助推工业攻坚。市发改委推荐福莱格、万瑞工贸、弘瑞橡胶3家企业申报2017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推进佰利联年产20万吨氯化法钛白粉分包项目建设,项目按计划顺利开工,已累计完成投资8500余万元。积极推进去产能工作,会同多家部门开展打击取缔制售“地条钢”生产经营企业行动和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

  加快服务业发展。市发改委牵头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推进服务业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并筛选了万达商业广场、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河南润格仓储物流等39个服务业项目充实到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总投资达309.3亿元。

  提升产业集聚区整体水平。市发改委牵头起草了《焦作市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实施办法》。督导推进产业集聚区机构套合工作、集中供热等工作,3个有供热管网建设任务的集聚区已超额完成阶段目标任务。孟州市产业集聚区荣获2016年度河南省“十强”产业集聚区,市工业产业集聚区、沁阳市产业集聚区荣获2016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十强”“十快”数量与郑州市并列全省第一;市工业产业集聚区成功晋级为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全市8个省星级产业集聚区中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增至7家。

  推进服务业“两区”建设。市发改委制定了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建立了服务业“两区”重点项目台账,定期召开服务业“两区”重点项目建设分析例会。理顺管理体制,督导各县(市)区尽快落实人员、工作场所,尽快开展工作。解放区、山阳区、马村区、中站区、修武县、沁阳市、博爱县、温县均成立了特色商业区管理委员会,武陟县特色商业区管理委员会与武陟县产业新城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

  助推环境污染治理攻坚。市发改委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监督考核,持续做好马村区环境污染防治督导工作。制订实施了《焦作市2017年度“电代煤”“气代煤”清洁采暖和厨炊设备专项补贴资金发放办法》,全市完成“电代煤”“气代煤”入户登记和散煤禁用承诺书签订共计61983户。博爱县中电投4.8万千瓦风力发电等一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助推全市脱贫攻坚。市发改委以产业扶贫作为核心之要,持续推动产业扶贫工程,已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0%;项目完成投资459.75万元,资金拨付143.14万元。

  保障:群众冷暖放心头

  市发改委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落实政策,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铁路建设又是交通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自2016年10月21日太焦铁路河南段开工建设以来,沿线勘测定界及附着物清点工作已全部结束,征迁工作全面推进,部分房屋已开始拆除。重大企业征迁评估全面启动,15家企业启动评估程序,24家企业正在协商补偿事宜。如今,焦太铁路16处大临用地全部按省定时间节点交付,梁场、混凝土搅拌站、钢筋加工场及部分施工便道等辅助设施建成投用。焦作火车站南广场及南站房项目建设正酣、新乡—焦作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焦作—济源—洛阳城际铁路项目正在积极争取……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实事和幸福指数就像天平的两端,民生实事的分量越重,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就越高。市发改委时刻把改善民生责任扛在肩上,今年年初对2017年度10项民生实事进行了公开筛选征集,共收到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135条。凝聚各方面建议意见,按照“以人为本、普遍受益、量力而行、当年办结”的原则,制定了2017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资金总额为135.9亿元。其中,市财政安排资金2.7亿元,争取中央和省资金支持9.8亿元。制定落实《2017年度10件重点民生实事考核办法》,督导推进省市重点民生工程,一批批民生工程项目加快落地,惠及人民群众。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市发改委加大社会事业类项目的谋划和争取力度,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库,储备卫生项目17个,申请中央投资3.1亿元;推荐焦作市中医院列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备选项目库。搭建“京豫合作”及省投资集团合作桥梁,拟与北京市合作市级医院项目3个,拟与省投资集团合作县级医院项目12个;谋划社会福利项目,更新完善了社会福利项目储备库,申请中央投资1040万元。向上争取修武县老年养护中心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争取中央投资1130万元,增加养老床位200张。

  做好价格改革监管。价格牵动民心,市发改委制定了焦作市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困难群众提供基础保障。推进资源性价格领域改革,出台集中供热两部制价格,推进重点水价改革工作。回应民生关切,加大价格违法查处力度,上半年共受理价格举报、投诉、咨询、信访总计378件,其中价格政策咨询355件、价格举报投诉23件,回复率100%、办结率98.68%。

  搭建全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启动焦作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和“信用焦作”网站建设工作,目前平台基本构架和信息采集工作已完成,“信用焦作”网站已于2月15日投入使用,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双公示”信息数据已经统一由焦作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向“信用河南”网站推送。

  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市发改委协调修建村道资金,争取农村道路资金106万元,解决了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村民数十年未解决的道路交通问题。组织30余批次1000余人次来到九渡村进行定点帮扶,打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扶贫攻坚牌。对老党员、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残疾人、贫困户等,先后购买3万余元物品,以各种形式进行走访慰问,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对于村委会办公场所年久失修状况,积极协调办公经费3万元,进行整修、完善、配套工作。2016年7月19日,九渡村遭受特大水灾,市发改委党组书记蒋永立带领班子成员第一时间到九渡村进行灾后慰问,鼓励村民积极生产自救,并送来慰问金2万元;2017年1月,市发改委又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节省出8万元,用于九渡村基础设施修护工作。不到2年时间,市发改委先后拿出扶贫工作经费13万元,用于九渡村公用设施维护。

  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实完成,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节节攀升。

  展望:重整行装再出发

  聚焦新目标、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攻坚、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经济增长换挡失速的风险,又面临着压产能治污染伤筋动骨的阵痛,还存在着支撑产业青黄不接的困扰。做好新常态下的发改工作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挑战更多、压力更大。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重点抓好经济形势研判、政策项目争取和区域经济发展。市发改委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学习深杭等发达地区的转型发展经验,加大对经济形势的监测频度和分析深度,认真研究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洞察形势,判断趋势,灵活把握政策新动向,争取国家和省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面对新机遇,重点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载体建设和对外开放合作。市发改委坚持用创新思维、市场思维、开放思维,加强与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交流合作,全力做好“一赛一节”“四城联创”等重点工作,谋划推动一批增后劲、管长远、带全局的项目。

  面对结构调整新动向,重点抓好城市转型、产业创新和农业、服务业发展。市发改委加大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推进钢铁、电解铝等产能过剩化解工作。围绕服务业关键领域发展和业态模式创新,制定落实市场准入、金融信贷、财政税费、土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着力增加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供给。稳固农业基础,认真做好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高标准永久性粮田规划实施工作。

  面对群众所思所想新期盼,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市发改委督导落实重点民生工程,继续做好新型城镇化工作,推动铁路和路桥建设,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做好“电代煤”“气代煤”工作,强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学深杭、促创新、谋转型,号角吹响,热潮涌动。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市发改委担负着当好参谋、谋划长远、调节运行、管理投资、推进改革等重要职能,是市委、市政府的参谋部、规划部、协调部、战斗部,职能关键,任务艰巨,我们将聚焦新目标,展现新作为,为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市发改委主任蒋永立充满信心地说。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发改委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