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才有生命力
胸中有丘壑 笔墨寄山水
我市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建成
豫剧《韩愈》将公演
全民阅读强化普通话教学研讨会举办
沁阳怀梆《曹瑾还乡》公演
焦作百姓文化超市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7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沁阳怀梆《曹瑾还乡》公演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曹瑾还乡》公演现场。 王大明 摄
 
   

  本报讯(记者王玮萱)7月12日,由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中心排演的《曹瑾还乡》正式公演。接下来,该戏将参加我省第十四届戏剧大赛。今年11月份,该戏有望代表我省稀有剧种赴京演出。

  曹谨(公元1787~1849年),字怀璞,号定庵。清怀庆府河内(今沁阳市)人。为官25年,勤政爱民,两袖清风。尤其是在台湾的8年,他关心百姓疾苦,为发展农业生产,亲自勘察线路,兴修水利,变十年九旱为水稻一年三熟。至今,受到台湾百姓的敬仰,尊他“功同禹王”。面对入侵台湾的英国舰船,他临危不惧,训练乡勇,机智应战,多次击溃英军。清廷软弱昏聩,迫于英夷威逼,将刚刚赐予曹谨的海疆知府顶戴花翎收回,已积劳成疾的曹谨只好带着台湾百姓的深情厚谊告老还乡。本想安度晚年,却见怀庆府城内河道淤塞。于是,他不顾年老体病,说服新任知县,拿出积蓄,带领群众疏浚河道,还河清、天蓝、树绿的昔日美景,不辞劳苦。

  《曹瑾还乡》讲述了曹谨在告老还乡的短短4年时间里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故事。

  据了解,近些年来,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中心在沁阳市政府的支持下,排演了不少新戏。该中心负责人秦铁牛介绍,为让怀梆艺术更加贴近生活,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中心不断以历史文化名人、身边好人好事、时代劳模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新戏,为沁阳怀梆注入了活力。

  据悉,除《曹瑾还乡》外,近些年来,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中心排演的新戏《王东明》《好媳妇》分别获得全省戏剧大赛金奖、一等奖,新戏中的人物都是沁阳市人民熟悉的身边好人。2015年,为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中心还排演了《红色交通线》,深受群众好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