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千里迢迢地从海外买回来的产品,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质量却明显好于国内销售的同款产品,相信不少消费者对这样的“画面”都不陌生。这种舍近求远行为的背后,折射出我国制造业许多领域存在产品标准“内外有别”的问题。
虽说“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是我国制造业特定发展阶段的特殊产物,但从本质上看,这一做法其实是对国内消费者缺乏尊重的具体表现,久而久之损害了中国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实行“同线同标同质”,既是对消费者的尊重,也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企业而言,必须主动适应消费升级的新变化新趋势,加快实施技术更新换代,推动产品迈向中高端,努力让消费者不出国门就可以买到优质优价的商品。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进一步扩大“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加强对产品质量和生产企业的监管,推动更多行业和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