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历来重视毕业典礼,大学校长在这堂被公众称为“最后一课”的典礼中讲些什么,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最后一课”上以“吃亏”为主题致辞。针对有人认为大学是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话题,林建华寄语毕业生“吃亏就是占便宜”,并指出北大学子在任何环境中都要坚守价值判断,守住底线;一所大学,精神文化是最宝贵的财富;一个国家,年轻人的价值观是最宝贵的财富。听到这些,笔者要为北京大学的“吃亏课”点赞。
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是工于心计、圆滑世故,一举一动都笼罩着利益的影子;或是把利益当成唯一驱动力,原则、信念都可以为利益让路;或是吃透规则甚至潜规则,善于钻空子、找漏洞达到利己目的。所谓“精致”,不过是为绝对的利己主义穿上了一件遮羞的外衣。说到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那些从来不想吃亏、不愿吃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而设计生命旅程的人。
我们必须承认,利己是人类的本性,维护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本无可厚非,称某人是利己主义者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为利己主义者多加个修饰词——“精致”,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性质就完全两样了。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在批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毫不留情地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这样的观点传达了钱教授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基本价值判断,即大学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迷失了方向。
庆幸的是,北大率先针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问题,提出了“吃亏就是占便宜”的立论导向,并让“吃亏课”成为北大毕业生的“最后一课”。很多人说,这样的转变与担当正是大学精神回归的体现。“吃亏是福”,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以什么样的价值观看待社会,就会以什么样的价值观融入社会,且最终会促使社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凡事都怕吃亏,做事总想走捷径,遇事总是要先算计一下“投入产出比”,绝不走“弯路”,更不走“错路”,最终会直接、间接地破坏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相反,秉承“吃亏是福”者,往往会奉公守法、诚实劳动、不计得失、勤奋工作,这种人可能会暂时吃小亏,但往往都能得到更大的福报。
不管怎么说,大学生走出校门后还要走很长的人生路,且要面对很多诱惑,毕业即是人生又一次“再出发”。在这一神圣时刻,每个大学生都面临更为深刻的价值选择:人生究竟要追求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大学把“吃亏课”作为“最后一课”奉献给大家,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值得我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