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报道,7月5日起,河北省承德、石家庄、廊坊三市,先后以文件形式对衡水一中涉嫌违规招生的情况进行通报,对其提前招生、掐尖招生、超编招生等行为,作出包括核减招生计划在内的相关处罚。继承德、石家庄、廊坊实施“限衡令”之后,近日,张家口市教育局也对包括衡水一中在内的多所民办高中涉嫌违规招生情况进行通报,并对衡水一中处以取消在当地3年内招生资格的处罚。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胜平王大头:“限衡令”体现了当地政府整顿招生环境的决心,其目的在于规范招生程序、提升本地学校办学质量。笔者希望各地教育部门都能拿起法律武器,向民办学校违规招生“亮剑”,还学生一片公平有序的“教育蓝天”。
@小帅哥Peterwang:“限衡令”有助于规范招生,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希望地方政府抓住这一契机,全面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办学,消除多年来的招生乱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晓平王:“限衡令”为教育公平撑起了“保护伞”,值得点赞!笔者希望广大家长理性看待子女入学,选择适合自家孩子的学校,而不要盲目跟风择校,助长违规招生歪风。
@雄观漫道真如铁:“限衡令”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违规招生的又一次“亮剑”,但要从根本上净化招生环境,应该努力提升本地学校的办学质量,加大基础教育资源投入力度,从而减少学生择校求学的需求。
@万里箐空:该事件值得我们冷静反思: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到衡水一中读书呢?地方政府难道不应该在加大基础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强力打造本地区的“神奇中学”吗?
@芳心云天:“限衡令”不能一“限”了之,张家口市教育局取消衡中3年招生资格的处罚有些不明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有剥夺学生择校权利的嫌疑。笔者认为,与其盲目“限衡”,不如下功夫“研衡”,只有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提高当地学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才能打造健康的招生环境。
@刚柔v:“限衡令”,说白了就是“酸衡令”。想解决违规招生问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体制层面找原因,只要应试教育制度不退出历史舞台,“衡水模式”就会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肯定,一切“修修补补”的整治措施都是软弱无力的。
@露丝独特:“衡中模式”让人既爱又恨,它在提高升学率的同时,也破坏了教育环境,河北多地限制本地优质生源外流的举措不是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而是为了维护教育公平进行的尝试与努力。
【下期话题】
科学家与大明星
近来有两条新闻的冷热程度引人关注。“冷”的新闻是,著名教育家、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申泮文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陈学俊于7月4日逝世;“热”的新闻是,两个韩国人宋仲基和宋慧乔的婚讯刷爆了中国网络。于是有人感叹,两位为国家振兴作出不朽贡献的科学家,竟然不如两个娱乐明星受人关注,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也有人认为,在受关注方面,科学家和娱乐明星本来就没有可比性,“一冷一热”其实是社会的正常反应。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