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明霞)市工商系统12315指挥中心日前发布上半年消费警示,服装、鞋类、汽车等成申诉热点。
上半年,市工商系统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举报6911件,其中咨询5848件、申诉981件、举报82件。目前,该中心已处理申诉98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2.39万元。
上半年消费者申诉的基本状况为:商品消费申诉533件,占消费者申诉总量的54.33%。其中,日用百货类申诉158件,占商品消费申诉量的29.64%,居第一位。服务消费申诉448件,占消费者申诉总量的45.67%。其中,居民服务申诉210件,占服务消费申诉量的46.88%,居第一位。
上半年,服装、鞋类等生活必需品申诉较多,涉及的问题有:鞋子尺码不一致,皮面起泡开裂、脱胶、开线,断底断面商家拒绝履行“三包”责任;衣服面料褪色、缩水起球、开线、有小破洞等;商家不按照约定的承诺兑现,不退预付款等;个别商家销售的品牌服装鞋帽未经厂家授权,进货渠道不正规,假冒知名品牌、以次充好等。
随着汽车消费不断升温,交通工具类的申诉量在近两年中居高不下。消费者申诉的主要问题有:商家不能随车交付或拖延交付车辆合格证,造成车主不能正常挂牌;消费者缴纳预付款后提不到车,或提到的车型与其预定的车型不符;强制购买保险;售后维修技术差、价格不透明、配件只换不修等。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其相关申诉与日俱增,商家在售前介绍时多着重其优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瑕疵便日渐暴露,如轮胎、喇叭等部件问题频出,电池容量不足、不耐用,与商家宣传不符;售后服务还不够完善,商家拖延维修,不履行“三包”义务等。
在服务消费领域,预付卡消费申诉是上半年的一个热点。随着消费方式的不断更新,很多商家纷纷推出预付卡,洗浴、洗车、洗衣、美容、健身、餐饮、KTV等无所不包,商家以“高级会员”或“贵宾”为名义,用种种优惠来吸引消费者一次性缴纳一定的费用办理消费预付卡后,有的关门大吉、有的以种种借口无法兑现承诺,然而,不少消费者在埋单以后,发现卡的背后大都标有“本卡一经售出不予退还”的“霸王条款”,涉嫌使用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的权益,由此引发不少纠纷。
电信服务类消费纠纷多,申诉依然集中在套餐资费不明确、告知不详细引发消费者误解;部分套餐资费条款设置繁杂且不易理解,个别销售人员对收费宣传解释不规范、不到位,有的甚至夸大宣传、片面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