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陟县大封镇前孔村仅剩的19户贫困户中,翟永荣家最困难:突发脑梗死时,儿子当时刚上初中;多年来凭着和老伴打零工挣来的微薄收入,供养儿子上学,自己的病连药都舍不得吃;家中住房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今年刚刚拆除……
在前孔村村委会,得知记者想要采访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在场的村民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翟永荣的名字,你一言我一语地向记者讲述了翟永荣的现状。
话匣打开,记者了解到翟永荣颇为坎坷的前半生:20多岁结婚,尚未孕育子女,媳妇便喝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家境贫寒无奈入赘到邻村,却因对方子女不接受他这位继父,被扫地出门;及至不惑之年,总算讨得了一房媳妇,生儿育女,家庭生活稍有起色之时,大病突袭……
说话间,适逢在新洛路上从事保洁工作的翟永荣来村委会办事:“镇、村给我们贫困户在扶贫产业基地的合作社入了股,今天来抓阄给贫困户确定一下大棚。”
抓完阄,趁着两档保洁工作的间隙,记者与翟永荣聊了起来。简单复述了刚才村民们介绍的大致情况,翟永荣一一默认之后,面带微笑说:“谁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坎坎坷坷。”
“听说您得脑梗死时,还是挺严重的,现在看来恢复得挺不错呀!”顺着记者抛出的这个话题,翟永荣始终面带微笑,平淡地讲述了自己得病前后的种种经历。
当时,被诊断为脑梗死的翟永荣身体左侧逐渐瘫了。在医院住了半个月,病情稳定之后,翟永荣便急着出院。医生交代:“以后康复得好坏就靠你自己了!”
回到家中,翟永荣一度万念俱灰,感慨命运之不公:“好不容易娶来的媳妇,还没跟自己享一天福;儿子刚上初中,又得花钱……”
一天傍晚,在家门口和邻居王天德闲聊时,他的一句话让翟永荣坚定了生活的信心:“干啥不干啥,只要你这个人还站在这里,你的家就不会散。”
翟永荣暗自思忖:“就像黄河一样,开个口整个大堤就中了。”又暗下决心:“我要站起来!”
按照医嘱,翟永荣需要加强锻炼。但儿子上学,妻子还要务工挣钱贴补家用,没人帮助怎么办?翟永荣便让家人在自家院里两棵树之间系上一根绳子,自己扶着绳子一步一步地挪。一步、两步……翟永荣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每个星期都要有进步。
有了些许好转之后,翟永荣又把自己的左脚绑在人力三轮车的脚蹬上,每天往返20公里骑行到西滑封某保健器材体验店进行按摩。
媳妇务工,儿子上学,自己在家也不能闲着。翟永荣尝试着给水缸里提水,一桶提不动提半桶、提三分之一桶;和面、蒸馍、擀面条……
几年间,翟永荣的身体状况一天天见好,儿子也以大封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陟一中,又以高出一本录取分数线13分的成绩,被河南工业大学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取。“现在孩子已经念大三了。”翟永荣显得特别自豪。
“这还不算完,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呢!”翟永荣越说越起劲,又说起了国家扶贫攻坚工作开始以后享受到的种种好处:“俺现在有低保,有养老,当过几年民办教师,现在每月还有补贴,镇政府给俺在新洛路上找了份工作,还在产业扶贫基地里给有股份,就等着分红呢!”
“日子都选好了,闰六月初二,俺家的新房就要打地基了!”翟永荣说,“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自己不放弃,就没有摘不了帽的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