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们给他报了英语班、数学班、书法班、美术班、滑冰班、钢琴班……差点就凑齐十八般武艺了。孩子的假期被各种培训班“绑架”的现象,有观点反对,认为孩子不是学习机器,寒暑假不能成为另一个学期,假期应该减负。 (据《人民日报》)
暑假放假前就有媒体调查,对于“是否有计划让孩子参加暑期培训班”这一问题,54%的家长表示“有且已经报名”,28%的家长表示“有但还未报名”。一些机构为了“备战”暑期,早在几个月前就推出了各种报名优惠措施,并打起了宣传大战。
冰冷的数据背后,是家长们对孩子学业成长的焦虑。在此语境之下,培训班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暑假的一部分,如影随形。有人补习文化课,有人学习才艺,如此一来,孩子们不得不背着沉重的书包奔波于各种培训班。一般培训班都价格不菲,为何家长们还是趋之若鹜?一方面是望子成龙的心态,只要有一定的条件,家长都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学点东西,“不输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是盲从,在家长们现实的交流中,都会相互了解孩子所上的培训班,如果单单自家孩子不上,总觉得不入流,不少家长为了赶时髦、从众,而盲目报班。
让孩子好好玩耍、充分休息,恐怕才是放假的本意。而盲目报班,只会任由假期变成另一个学期,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负担。因此,反观多如牛毛的各式培训班,培训的功用与效果也不能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在笔者看来,参不参加培训班,关键看孩子的意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孩子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家长首先要和孩子一同分析,看孩子是否有需要补的课程,如果不需要,就不要逼着孩子报学习类培训班。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100分把童年变成100岁。让孩子在假期中放松身心,自己支配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远比分数的提高更重要。切莫被培训班“绑架”,还孩子一个诗意的童年与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