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今年4月14日,是市民宗委驻武陟县乔庙乡后赵村第一书记买林波喜得贵子的大喜日子。他爱人生娃出院后的第四天,因没人照顾被他接到后赵村,3口人住进村委会东头一间9平方米的房子里,他一边没白没黑地忙工作,一边起火做饭、洗尿布,伺候月子。后赵村乡亲们说:“在买书记心里,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事儿比什么都重要。”
买林波是市民宗委的一名科级干部,去年,他坚决响应市委脱贫攻坚的号召,到后赵村任第一书记,担起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重任。
后赵村是个汉回族聚居村,分为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有619户3057口人,有耕地2675亩。去年经过精准识别,全村确定贫困户135户562人,致贫原因包括因病、因残、缺劳力、缺技术等。该村没有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差,农民以种植小麦、玉米和豆类农作物为主,收入少,是个省级贫困村。
对症下药,辨证施治,是精准脱贫的前提。为了摸清村情和家底,买林波和其他驻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调查走访,严格按照省市要求精准识别,逐户填写建档立卡档案,一户一策制订脱贫方案。他积极组织贫困户参加乡扶贫办在乡卫生院开展的病情筛查及免费用药、免费体检活动,使该村付云旺等15户村民得到医疗救助,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他还多方协调,筹措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李毛旦家改造危房,安了门窗,建了围墙。
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买林波组织该村贫困家庭中的劳动力参加“雨露培训计划”,6位村民在拿到电工、焊工资格证后顺利找到了就业岗位,每月工资均在2500元以上。
买林波从后赵村的村情出发,带领贫困户巧作“农”字文章。该村与武陟县菡香稻米专业合作社合作,将村里贫困户的100亩土地交由合作社管理,种植优质小麦种子,实行机械作业、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购“五统一”,减少了农民投入,提高了农民收益。与种植小麦相比,种植优质小麦种子一亩地可增收400多元。该村农民侯三驹回乡创业,种植热带水果获得成功。买林波找到侯三驹,鼓励他向村里的贫困户传授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该村红参果、释迦果等热带水果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许多贫困户通过种植热带水果脱了贫。
为改善后赵村基础设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买林波和帮扶单位的同志一起,办了很多好事、实事。市民宗委出资13万元,硬化了村里的3条大街11条小巷,建起了文化广场,安装了路灯,修了排水沟,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武陟县文化部门投入3万元文化活动经费,帮助村里组建太极拳队和舞蹈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去年,后赵村太极拳队代表乔庙乡政府参加武陟县第十三届太极拳比赛,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