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集中征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解放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严格按照市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和“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要求,高举依法征迁、和谐征迁的大旗,坚持落实“一方案四机制”,按照“签搬同步、以搬促签、以拆促签”的工作思路,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牢记使命、忠诚担当,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圆满完成了绿化带范围内征迁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建设“四个焦作”,为我市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作出了突出贡献。
3月6日,一个焦作城建史上规模宏大的国家工程、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开启——市南水北调绿化带集中征迁吹响冲锋号。
从这一天起,投身解放区征迁主战场的广大征迁干部肩负“学深杭、促创新,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崇高使命,牢记市委书记王小平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是大事,是难事,是好事,是机遇,要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绿化带征迁攻坚战”的指示精神,发扬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三千万”精神,以百米冲刺的拼劲,以“努力到竭尽全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英雄气概,用非常之力成就了非凡之作。
7月9日,胜利的喜讯从解放区传来:绿化带控制线范围内的2191户的协议签订、房屋搬空和拆除全部完成,实现了三个100%,创造了4个月三个100%的奇迹。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解放区委书记原永宏说:“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市指挥部运筹帷幄、科学指导的结果,是解放区委、区政府和区指挥部团结带领四级征迁干部同心协力、日夜拼搏、克难攻坚、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征迁群众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的结果。”
4个月创造了三个100%的奇迹
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征迁,是我市从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市十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号工程”,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盘活城市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去年11月10日,市南水北调指挥部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征迁正式拉开序幕,吹响进军的号角,会议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为和谐、依法征迁指明了方向。
解放区作为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的主战场,此次征迁共涉及2700户,需拆除房屋面积58.8万平方米,占全市总任务量的65%,其征迁任务之重、时间要求之紧、征迁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啃掉这块“硬骨头”,需要胆识、气魄,更需要非常之力。
解放区将此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采取系列非常之策,精准发力。
市委动员会之后,该区迅速贯彻落实,调整了南水北调征迁安置指挥部,先后在重要节点上,分别召开了4次大规模的动员会、誓师会,全区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空前统一。
每周一次的区委常委会和区政府常务会,第一件要事,就是听取征迁汇报,研究破解难题良策和推进措施。
区委常委、县级干部全部驻村工作,吃住在村,坐镇一线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方面,利用标语横幅、广播音频、“口袋书”、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宣传征迁政策。另一方面,组织全区50多家分包单位和村两委结成对子,率领上千名工作队队员,不分昼夜进村入户开展征迁动员,听民声,真帮扶,同时摸清各家实情,建立台账,因户因人施策,精准发力,营造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和浓厚的征迁氛围,有力促进了征迁工作的顺利实施。
解放区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为确保征迁政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该区统筹考量,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总干渠、绿化带、提升区相衔接的《征迁安置方案》,并组织全体征迁工作队队员认真学习掌握,做到解释政策不走样,执行政策无偏差,维护了政策的严肃性和统一性,为“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开、公平、公正促征迁,提供了征迁利器。
非常之时要有非常机制。解放区创新县级干部包村排名机制,区委常委带领一个工作组,分包一个征迁村,征迁工作不按官位大小,一律按进度排名,每天一公示,明争暗赛,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态势形成。创新村两委干部和公职人员示范带头机制,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公职户带头签协议、带头搬空、带头拆迁,并在各村醒目位置张榜公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阳光透明的操作机制,“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开、公平、公正促征迁,各村都成立监督小组,全程实施监督,安置方案、拆迁进度等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都拿到阳光下晒一晒。创新先拆迁、先挑房、先安置机制,每个征迁村都张贴征迁进度图、安置房建设进度图和安置房分配进度图,严格执行先拆迁、先挑房、先安置,先拆重奖、后拆不奖等措施,不让老实人吃亏,开启了争拆迁、争挑房的好局面。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解放区决策者掌控全局,周密部署,巧打三场战役,场场精彩,连续多次受到市指挥部表彰奖励。第一战役“攻心战”,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每周拟定一个主题,进村入户开展送温暖、送春联等系列主题活动,与征迁群众建立感情。第二战役“攻坚战”,此战役3月开始至5月结束,重点以推进协议签订、房屋搬空为主攻目标,具备条件就拆除,以拆促搬、促签。5月19日喜讯传来,城镇组、东于村、新庄村、士林村在全市率先完成拆除任务,比市定节点提前了2个月,对其他村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第三战役“总攻战”,从6月起,向集中拆除发起总攻,各征迁村、工作队都制订了详细的总攻方案,公安、住建、城管、卫生等职能部门“多兵种”齐参战,上下同心,八方同力,大战一个月,征迁任务完美收官。
非常之力,是人的努力、人的力量。在解放区征迁主战场,“一条心”“一盘棋”“一股劲”,形成了强大的征迁合力。解放区党政主要领导挂帅亲征“跟我上”,亲自指挥一场场硬仗。特别是在征迁攻坚阶段,区委书记原永宏、区长吴军、区委副书记赵海燕等区指挥部主要领导,把办公室搬到征迁一线,每天深入各村了解征迁情况,制定良策,破解难题,提振了士气,坚定了必胜信心。区委常委牵头、县级干部包村、各街道办事处主任驻村、区直部门包户,每个村都成立7个工作小组,八方联动,合力攻坚。市委派驻解放区的市直工作队队员,个个当先锋、打头阵,他们与区、街道、村级征迁干部一道,勇担当、挑重担,携手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仗。区南水北调办公室作为区指挥部中枢机构,在主任胡国柱的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立足本职,站位全局,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上传下达、协调左右和参谋助手等作用,既是执行决策的指导员、征迁政策的宣传员,又是高效优质的服务员、一线工作的战斗员,“白+黑”“五+二”,全身心投入征迁工作,为解放区绿化带征迁发挥了积极作用。
非凡之作,需要非常之力。新店村征迁阻力很大,该区就组成了由5名县级干部、10家区直分包部门“一把手”组成的工作组进驻村里。在攻坚阶段,又成立了区攻坚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区长为总牵头人,区委副书记赵海燕在村核心位置设立前线指挥部坐镇指挥,公安、司法等部门强势介入,依法严打阻挠干扰征迁的违法行为,精彩完成征迁任务。
非常之力成就非凡之作。创造了4个月“三个100%”的奇迹,为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提升工程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国家工程大如天,群众利益重如山。
在绿化带征迁的日日夜夜里,解放区高举和谐、依法征迁的大旗,始终坚持把征迁过程当成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谋福祉的过程。在全力服务国家工程、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真情实意做动员,全心全意解民忧,真正做到了安置不妥不拆、当事人思想不通不拆、矛盾隐患不排除不拆,征迁体贴群众,征迁造福群众。
解放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军说:“征迁群众为绿化带建设舍小家,我们必须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最大限度地为征迁群众谋取利益最大化。”
让征迁群众定有所居,居者有其屋,是征迁最有力的推手。该区绿化带征迁需要安置房92万平方米,已建成24万平方米,正在建55万平方米。为了保证征迁户每家先有一套住房,该区前期拿出2亿元资金,预借给各村用于安置房建设,并组织精兵强将,强力推进手续办理、土地落实、资金拨付、组织施工等工作,对工程进度和手续办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交叉施工、压茬推进,6月底前已经竣工20万平方米,9月底前再竣工35万平方米。今年4月16日下午,该区新店花园安置小区第一批安置房提前交付使用,搬迁居民很快乔迁新居。
士林村绿化带征迁虽然有230套安置房,但小区存在着供水、供气设施不完善、手续不完备、6号楼部分房屋墙体裂缝等问题。为保证征迁群众搬得安心、住得放心,该村工作队一边组织人力帮助村委会办理相关手续,一边组织人力解决供水、供气事宜,还先后两次请省市质监部门专家对裂缝进行鉴定,打消了群众疑虑。
4月中旬,士林村剩余5户未签协议,其中1户因病致贫,2户家中有残疾人生活贫困,1户因做生意赔钱欠下巨额债务。针对征迁户不同的困难情况,工作队召开了联席会,一户一策,开展帮扶。杜小德有养殖技术,想在其儿子家所在地中站区附近搞养殖,工作队就多方努力为其联系到一处厂房搞起了养殖。杜合成家主要劳动力有残疾,区地税局就派人出车帮其搬家,并请人帮其安装好过渡房中的水电设施。
驻东于村工作队队员田洪湖,用温情感动征迁群众张照河,在其过生日这天,送去了意寓“66大顺”的6种水果,为其送上祝福,张照可当日就签了协议,开始搬迁。为做好征迁群众范利军的思想工作,他和辛献芬等工作队队员冒雨驱车到100多公里外的延津县,找其母亲、弟弟和亲友一同做工作,历经10多天协商沟通顺利签约。
4月初,新庄村征迁进入攻坚阶段,当时未签协议的还有17户,工作队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为解决没有现成安置房问题,工作组按照1∶3的比例,为征迁群众寻找到过渡房400多套,对该村安置小区内的30套南水北调主河道安置房进行回购,再统一分配给征迁群众,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协调住建、人防、气象、规划、地震等职能部门,完成多项建设手续审批,推动安置小区建设,让群众看到了住新房的希望。该村工作队还针对每个征迁户存在的实际困难,一户一策解难题,为26户困难群众申办了低保。征迁户谢竹梅的儿子双残智障,工作队与民政部门协调,将其送到市福利院供养。征迁户薛全水以收购废品为生,工作队为其寻找过渡房源10多套,直到本人满意,工作队员出资为其购买电线,接通电源,打了机井,帮助搬迁。真情赢得民心,薛全玉家一户两个杠号,8个子女,焦北街道办事处10多人分头做工作,薛全玉不仅签订了协议,还促进了家庭和谐,签完搬空后,88岁的老人要拿出珍藏多年的好酒招待工作队的同志。
东于村一户一策,综合施策,肝癌晚期的征迁户马领遇到过渡房难题,工作队就帮其在老花卉市场找了70平方米的锅炉房当过渡房,还花了7000元粉刷、安装门窗、做了防水,老马顺利搬迁入住。有个植物人拆迁户,出车祸后,肇事方一直没赔偿,通过法院介入,问题得到了解决。征迁期间,该工作队帮助征迁群众寻找过渡房源18套,帮助困难户搬家20多车次。
一声声的祝福,一件件的实事,一次次的感动,赢得了无数征迁群众的心,换来了政府满意、群众满意,实现了征迁工作和造福群众的双赢。
你的付出、他的奉献,打赢征迁攻坚战
在解放区绿化带集中征迁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征迁人员和干部群众,为了绿化带征迁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各级征迁干部,没有节假日,日夜奋战在征迁一线,善良纯朴的群众,舍小家,为大家,搬离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用无声的行动谱写了一曲献给“美丽焦作”的奉献之歌。
市直工作队队员个个都是英雄好汉。驻西王褚村市直工作队队员田立春,他为了见征迁户一面,连续多天在其门口等到深夜。
市直驻东于村工作队队长杨道华亲人去世,他把悲痛放在心里,次日就投身到火热的征迁工作中。
解放区各级工作队队员个个也都是铁打的。
在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后,驻新庄村的4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包17户困难户,轮流入户,昼夜不停攻坚,直到成功拆迁。
驻东于村区委政法委2名同志,父亲病重,交给兄弟姐妹照顾,一心扑在征迁一线,直到父亲生命最后时刻,也没有在床前尽孝,成为遗憾。
士林村在协议签订剩最后5户之时,村党总支5名委员勇挑重担,每人承担一户,和包户人员共同入户。该村女干部王秀平,顾不上照顾家中的小孙子,起早贪黑在群众家中,她丈夫逢人就说:“俺家秀平为了几百块钱工资卖给村委会了。”
为了建设“美丽焦作”,征迁群众需要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为了大义、大爱,征迁群众毅然决然地选择搬迁。公职人员郑跃进不仅第一个签下协议,还将自己的房屋提供给工作队办公。新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薛战线率先带头,第一个签协议,第一个搬空拆除,还动员其母亲、大嫂、三弟带头征迁。该村干部薛庄、李新亮,征迁一开始就签了协议。
记者 感言
奔走在广大征迁干部和征迁群众中间,一个个感人故事,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这股暖流必将形成强大的正能量,感动焦作、温暖激励更多的人。
当南水北调绿化带建成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你们,
辉煌的焦作城建史会忠实地记录下你们的精彩!
(本版图片由解放区南水北调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