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综合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产业扶贫的“前孔模式”
全国住房公积金受委托银行 招投标政策座谈会在我市召开
“四城联创”红黑榜
图片新闻
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孝心车位”
S86原焦高速公路焦作收费站封闭施工通告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7 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扶贫的“前孔模式”
本报记者 张 鹏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武陟县大封镇前孔村找到了这把“断穷根、促增收”的“金钥匙”。

  经过几年的发展,木耳种植在前孔村已颇具规模,该村三分之一的贫困户凭借木耳种植摘掉穷帽走上富路。

  仅剩的19户贫困户,能否依托业已形成且经过市场检验的产业脱贫致富?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能!

  但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剩余的贫困户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缺技术、缺资金自不必说,很多家庭还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

  缺技术,可以培训;缺资金,可以扶持。可缺少脱贫攻坚干事创业的第一主体、第一要素——人力资源,再好的产业,也是镜中花、水中月。

  怎么办?在前孔村,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了:送股权、保分红;送岗位、保薪酬。

  股权怎么送?分红怎么保?

  在大封镇产业扶贫“两送两保”基地,前孔村村民张和平建起了十座木耳种植大棚,并担任理事长。头脑灵活的张和平早有自己的致富门路,但近年来他所从事的行业囿于环保压力举步维艰,而村里的木耳种植产业却发展得风生水起。去年年底,张和平下定决心,放弃从事多年但不符合环保政策的传统产业,转投木耳种植业。

  建大棚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工商注册等一系列问题暂且不谈,建十座大棚所需的150万元资金对张和平而言,一时也难以凑齐。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封镇的相关负责人说起时,双方一拍即合。

  “土地流转等相关手续镇政府帮你协调,资金不足县慈善总会、镇慈善分会可帮你联系贷款并出资30万元,但要占20%的股份。”

  “这真是太好了!镇政府的20%的股份怎么量化?干啥用?”

  “我们做过调查,十座大棚可种植20万袋木耳,20%的股份就是2万袋,镇政府就把这2万袋木耳分成20股,每股一千袋,送给前孔村19户贫困户(最困难的一户送两股),采取抓阄的办法确定哪一户的股份在哪个棚,两户一棚。但有一点,木耳种植程序多、要求高,镇政府替贫困户入股的木耳,也由你统一管理。”

  “这都不算个事,一二十万袋都管了,捎带着就把剩下的活给干了!”

  签过合同后,张和平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木耳种植周期长、风险大,且受制于市场波动,万一赔了咋办?

  “你放心吧,一袋木耳的收益在3元钱左右,我们门清,贫困户心里也跟明镜儿似的,再说你也不会为了这一点贫困户的股份,自己的活儿都不干了吧!另外,我们正和保险公司商谈,给贫困户的木耳买保险呢,确保旱涝保丰收!”

  岗位怎么送?薪酬怎么保?

  去年年底,武陟县永和种植合作社的大棚建成至今,备料、制种、种植、采摘、晾晒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按照当时合作社成立时与镇政府签订的合同,结合贫困户的实际劳动能力,在用工方面优先考虑贫困户,并按照忙季每天8小时60元至70元的标准、淡季每天6小时50元至60元的标准支付报酬。

  针对身为股东的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不具备或者不具备长时间工作的能力,镇政府与合作社商量后,专门在前孔村村委会召开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凡到合作社干活的贫困户,能干一个小时干一个小时,能干两个小时干两个小时,工资按小时结算。

  过完春节,该村贫困户翟国松就到合作社上班了,生性内向的他,却坦然面对记者的采访:“今年过完年到现在,俺已经挣了一万多块钱,等木耳收获完毕,还有分红呢!”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