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丨焦煤视窗 上一版3
我市作家刘金忠出版两部新书
清泉石上流
水调歌头·建军九十周年
拍 话
致战友
焦煤集团创新创效助推转型升级
图片新闻
上半年经营指标全线飘红
上半年生产经营成效显著
安全警示教育氛围浓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7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泉石上流
——散文集《盛有鸟儿的天空》序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田 健

  当别人把写好的书稿放在面前,请自己写序时,心里有一种满满的幸福,同时也有一些不安。幸福于朋友的信任、阅读的享受,不安的是怕自己难以完成如此重托。

  和永刚相识有20多个年头了,初识在一个文学社聚会。那是上世纪80年代,文学热在神州大地方兴未艾,很多人以读书为荣,以能拿笔写文章为耀。甚而言之,人们对文学有一分朝圣般的虔诚。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买书、买杂志、买稿纸,写作到深夜。骑自行车跑几十里的路,去参加诗歌讲座或文学聚会。一起找油墨、刻板、纸张,把自己稚气十足的文章印成刊物互相传看。

  文学让我们的内心发热,让我们在贫困中保持一分高贵与纯净,哪怕仅仅只是自己认为的。

  那时永刚在焦作师范上学,清瘦寡言,黑黑的眼睛中跳动着热情的火焰。

  后来我们各自为生活打拼,不怎么见面。听朋友说,他毕业后在乡下教书,之后调到了县城。

  大概十几年前,他的文章出现在市、县报纸上,出现在我的视野里。总体上感觉他写作的范围较为固定。或是乡村景色,乡下生活;或是心灵感悟,旅游散记;或是趣味杂谈。大概因为教语文的缘故,他的语言工整规范,文笔质朴清新。更重要的是,能看出来,每篇文章他都在用心去捕捉、感悟。

  原单位门前有条宽阔的道路,人行道旁种有两排柳树,有十来年,长得粗壮高大。有风时,柳枝飘拂柔美,颇为雅致。永刚的《垂柳》,写的就是这条路上的风景。其中“可以仰起头,久久地凝望宝蓝色星空下墨绿的柳枝。看着它长长地长长地垂下来,伸到你的心里,你的生命里”的句子,引得我经过时总会抬头看看。偶尔晨练,走在平时川流不息、此时变得宽阔的街上,心情轻松自在,会不由想到他《晨练的女人》,想到“她的眼睛显得格外明亮,仿佛跑步中产生的热量,全在眼中释放出来了”的句子。其他例如读《家乡的柿子》后,在残冬中去寻找剩余枝头零星的小红灯笼;读《母亲的缝纫机》会回忆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时留存在心间的温暖。有评论家在观看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后,再出门,顿觉得伦敦的雾就是紫色的。文学艺术是相通的,它为你呈现的不是客观影像,而是内心浓浓的感受,如茶香,如酒洌,给人一种真切又美妙的感受。

  今天,面对这部20万字左右的书稿,觉得完全不同于平日在报纸和博客中零星读到一两篇的喜悦。整部书稿分六个部分,让我较为系统地了解他的精神内核和审美世界。正如他《白月光》中所写“太阳是物质的;月亮是情感的。没有物质,我们难以生存;缺少情感,我们难以有质量有品位地生活。”他在着力寻找打造自己雅致的、诗意的精神空间。他有属于自己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大地森林,如《盛有鸟儿的天空》《草原的天地》等。有自己独特的品位和性情,如《道的纹理》《短笛无腔信自吹》。他在努力挖掘探寻自己灵魂深处的风景,如《用心》《成为爱本身》。我县著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乔叶在一篇文中提到一种文学理念:素心。我的理解素心就是本心。我们在写作时,应该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兴趣、品质,全力为笔下景物、人物细化血脉纹理,让笔下的文字有生命,有温度,有性格,会呼吸。能引人奔向远方,奔向诗意,心中有喜悦和律动。永刚的有些文章,比如《品》《专注的时光》《主角》等,颇有此味。

  永刚和我一样,县城还有一些文学爱好者,20多年来一如既往地做着文学梦。利用别人喝酒、闲聊的时间,找一个角落,静下心来看书写作。到现在,不敢渲染热爱文学者精神多高贵,只能窥镜自恋般地觉得,文学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我们通过文学这座桥梁,暂时摆脱因贫穷而产生的自轻自贱,因狂躁而产生的急功近利,因孤独而产生的寂寞凄冷,因贪婪而产生的虚伪丑恶。我们除了为柴米油盐操劳,为升降浮沉、生老病死嗟叹,还可以暂时在这条不甚宽阔的小路上走走,领略这里的清风明月、清泉危石、草长莺飞、鸟鸣虫唱,领会这里的安静、明亮、温暖和无边的兴味悠然。

  作家鲁先圣曾云:“我从来不记录所谓的灵感,正如不记录那些嗔怨,我的眼睛看到的景物,在我心灵中进进出出,最后都与人间的美景融为一体,成为我绵延纵横的文字。”确实道出我辈的心声。

  永刚姓石,在本县高中教语文,这有助于了解他的文风。当然,这些文章中,也有些不够深刻,格局不够大,在写景状物上还欠火候的,可能有的为早期所作。读到后面《止语茶社》《禅茶》等作,顿觉神清气爽,为文中之空阔玄妙所嗟叹不已。

  出于对王维空灵冲淡诗句的喜爱,也出于对永刚清新清亮文字的欣赏,故作《清泉石上流》,是为小序。愿他能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写出更多更美的文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