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牢固树立“发展至上,项目为王,企业家为大”的理念,学深杭、促创新,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1~6月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61.6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2亿元,同比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71.2亿元,同比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了快速平稳发展。
坚持“项目为王”。示范区上半年引进各类项目28个,总投资77亿元;正在洽谈项目36个,预计投资额650亿元。与绿地、碧桂园、中建七局等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积极对接厦门厦工生产基地搬迁、明匠智能制造、亲子文化小镇等重大项目。实施重点项目105个,总投资275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05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9个、亿元以上项目39个。上半年,76个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62.4%。
突出创新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示范区财政科技投入达到2312万元,科瑞森新成立省级院士工作站,新增7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清华科技园本月将派专家考察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小镇建设情况。在融资创新方面,示范区10亿元项目收益债发行工作正有序推进;帮助6家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涉及资金3850万元;积极培育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12.15亿元,科瑞森上市工作已报省证监局备案辅导。在政策创新方面,示范区对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给予优惠。
强化产业支撑。示范区上半年装备制造、食品、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增加值完成3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7.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7.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4.6%。实施工业项目35个,完成投资47.2亿元。蒙牛总部今年计划在焦投资7亿元,占蒙牛集团全年总投资计划的25%;百亿乳制品产业集群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5亿元。
推动产城融合。示范区上半年重点实施总投资137亿元的73个新型城镇化项目,在建城市道路17条,新增城市道路5公里,黄河路、南洋路建成通车,“白改黑”完成18万平方米,建成绿廊14.6公里。金沙社区等4个城中村改造片区9月份开工建设。韩公教育园区、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示范区医院、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着力搞好服务。示范区坚持大员上阵、部门分包、首席服务官、每周例会等制度,建立企业家微信群,叫响“七个办”,对企业、项目反映的问题快速响应、高效解决。政法部门认真开展“优化法治环境,护航经济发展”专项行动,组织部门牵头整治“村霸”,司法部门深入重点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公安部门在重大项目现场设立警务室,部门联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在建项目加快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