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蕊)实施产业扶贫精准到户项目、送扶贫政策下乡、开展暖心行动、开展春风行动、开展全城清洁行动……今年年初以来,马村区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问题整改,创新方式方法,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把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马村区召开四次脱贫攻坚推进会、三次立行立改推进会,传达省、市相关会议精神,部署档卡整改规范工作;召开18次区委常委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研究档卡整改规范工作推动任务落实情况。区委书记翟耀南,区委副书记、区长黄腾,区委副书记杨磊多次听取汇报,并深入40多个村暗访,与贫困户直接对话,深挖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对省、市反馈的问题,该区从整改目标、总体要求、整改任务、整改时限、整改步骤、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明确,并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资金管理等方面建立整改台账,共查找重点整改问题9类17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该区严格落实“六个一”,举一反三、自查自纠,排查出的问题也已整改结束。马村区还采取现场抽查工作法,连续两次在全区脱贫攻坚推进会上点兵,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当场随意抽取档卡资料进行检查并公布结果,对发现问题的予以通报批评;现场电话询问贫困户和帮扶人的帮扶情况,对与会人员进行脱贫攻坚知识测试并公布成绩,排名靠后人员当场作表态发言。
脱贫攻坚重在办实事。针对资金投入问题,马村区财政系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扶贫开发的助推作用,今年累计落实各项扶贫资金1341万元。区政府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21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支出。针对行业政策落实问题,马村区开展“送扶贫政策下乡”政策直通车活动,由行业部门集中到16个贫困村现场讲解扶贫政策,提高群众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认知度。此外,马村区教育系统出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帮扶管理制度,实行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农业部门投资810余万元,为16个贫困村硬化道路7万余平方米、打井28眼、铺设地埋管道2万米;卫生系统针对部分贫困群众不能享受健康扶贫政策问题,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活动,推行“两化七免一进”工作模式,为贫困户建立就诊绿色通道;民政部门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为贫困人口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产业扶贫激发内生动力。马村区投资546万元,实施光伏发电、蔬菜大棚和油用牡丹、桃树、大樱桃树种植等精准到户项目,其中投资460万元,为30个村768户贫困户实施了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增收1000元以上。该区加大扶贫产业基地和扶贫车间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昌盛光伏农业产业基地和毛寨编织袋厂、电子表加工厂、服装加工厂3个扶贫车间,实现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该区人社局先后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及时为贫困劳动力提供转移就业保障,今年年初以来已帮助156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该区安阳城街道马冯营村同一家石料公司签订运输管理合同,村集体有了较固定的收入,村里车辆可以到该企业运输货物,使部分贫困户脱贫。
创新方式送关爱助脱贫。马村区在全区开展暖心行动,通过制作驻村帮扶联系卡、开展危房漏雨维修和村容村貌整治等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区42家单位的428个分包责任人,共入户762家,排查危房和漏雨户137户,维修126户,解决问题398个。7月初以来,该区五大班子领导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放弃休息日,冒着酷暑到分包村和贫困户家中,开展“五有四净”活动,帮助贫困户清理室内和室外的生活垃圾,对贫困户家中的物品进行统一整理,让贫困户在思想和生活习惯上提升。安阳城街道土门掌村贫困户刘公民的孙女14岁就辍学在家,其帮扶责任人帮这个女孩子找到了心仪的职业技校,并申请了助学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