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1.2万元;逻辑数学1.4万元;舞蹈7000元;看图说话1.1万元;绘画6000元……一年各类补课就要5万元。近日,网上晒出的一张补习账单令人咋舌,晒账单母亲感叹“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从媒体调查来看,这种“烧钱式”教育,很具有普遍性。
(据《半月谈》)
看到这张补习账单,作为一名学生家长,“心有戚戚焉”。笔者的孩子今年初中毕业,在孩子同学中,三年花十多万元补习的,可谓比比皆是。有不少学生是门门补,而且上的是“一对一小课”,一门课一次就要五六百元。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家长“纯粹活该”,花钱给孩子买罪受。轻易指责人是容易的,可真要换个位置,也可能会陷进去。在高考指挥棒下,补习已然成为一股很难超脱的风,补习普遍,不补才是个例。而且事实证明,补与不补确实不一样。
真正的教育减负,既要减学生学习负担,也要减家长经济负担。这些年来,围绕教育减负,有关方面确实出了一些“大招”。在减轻学习负担上,教育部门不仅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办法,可在事实上,学校留下的空,被校外补习变本加厉地挤占了。在减轻经济负担上,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很大,学费明显减少,可由于补习普遍存在,家长的教育费用不减反增。
面对“烧钱式”教育,政府部门并没有袖手旁观。在今年的上海市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及了当前教育培训市场乱象。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表示:“教育不能被逐利的资本绑架,如果培训机构纯粹以盈利为目的,这样的培训市场,党和政府必须管,不管就是失职!”不仅是上海,很多城市对校外培训市场,都拿出了一些办法,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原因就在于,高考指挥棒仍在,教育压力仍在,并且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
按照市场观点,对于一种需求,提供替代品,是最好的纠正。面对家长和学生庞大的甚至刚性的补习需求,如果能够提供一种相对廉价、优质的补习,“烧钱式”教育自会逐渐销声匿迹。去年,曾有媒体报道在线辅导开始走红,一些在线辅导老师“一小时收入18842元,收入超网红”。不要只看到辅导老师收入很高,还要看到每个学生收费很低,相对于线下辅导少则上百元多则几百元的价格,线上辅导每堂课收费几元简直就是“白菜价”。让人遗憾的是,在线辅导并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在共享经济大热的今天,共享单车有了,共享雨伞有了,为什么共享教育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是市场没有发现机会,还是市场有着担心?当初面对在线辅导走红,有教育部门表示要叫停。真正的问题,恐怕就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减负很难从根本上实现,“烧钱式”教育很难从根本上遏制,“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为什么不选择发展共享教育呢?如果共享教育能像共享单车一样发达,“烧钱式”教育还会这么疯狂吗?
鉴于当前的教育现实,通过发展共享教育来破解“烧钱式”教育,可谓正当其时。真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共享教育的春天可能很快就会来临。相对“烧钱式”教育,共享教育真的“不要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