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永强
7月22日,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肝胆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豫北地区肝纤维化肝硬化诊疗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陈必武当选为本届中西医结合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此次会议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病受到与会者的普遍关注。
那么,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有什么特点?在临床上的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走进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通过与肝病专家和医护人员交流,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病的相关情况和独特疗效。
中西医各具特色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具有解毒、代谢、分泌胆汁、免疫防御等功能。一方面它把人们每天吃进去的馒头、米饭、肉、鸡蛋、牛奶等转变成糖原、脂肪或蛋白质存起来,另一方面又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转化,把人体不需要和有毒的物质排出去。
然而,肝脏也是一个极其脆弱的器官,多种因素均可导致肝损伤,比如药物、酒精、病毒、细菌、肥胖、免疫因素等,大部分人都可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慢性肝损伤,因为持续的或反复出现的肝损伤,会刺激肝纤维组织增生,日积月累可导致肝硬化。另外,长期的炎症活动也是肝细胞癌变的诱发因素。
目前,肝病已成为我国危害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慢性疾病之一。据统计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大约有28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
得了肝病该如何进行治疗?究竟是西医治疗效果好,还是中医治疗效果好?许多患者往往无所适从。
陈必武介绍,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疾病是我国一种特色疗法,是把传统医学与西医西药融会贯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既可使肝胆疾病患者得到全面调理,又可使肝胆疾病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并降低有些药物的副作用。譬如,对于乙肝的治疗,无论中医界还是西医界,都认为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根据乙肝患者不同状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也就是现代医学的抗病毒治疗结合中药治疗,可以提高表面抗原转阴率,并且对患者预后改善更有效。
一般来说,在治疗肝病时,现代医学在抗病毒方面效果明显,而中医中药主要在逆转纤维化和治疗肝硬化方面比较有优势。用抗病毒治疗加上中药,可以调整人体功能状态,使肝脏病理修复更快,进而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妙手仁心战肝魔
作为我市治疗肝病的专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成立了中西医结合肝病科。该科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高黄疸、脂肪肝、酒精肝等,效果显著。此外,该科还在中医药治疗肝癌方面取得了突破,使患者带瘤生存,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在长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漫长探索中,特别是近年来,该科在陈必武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技术力量日渐雄厚,人才结构渐趋合理,形成了集科研、临床、教学为一体的重点科室。陈必武和该科的诊疗团队勤于钻研,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科研实力和业务水平,成果卓著,在国内各级医学期刊上累计发表科研论文近120篇,出版医学专著11部,荣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完成科研项目15项,其中9项获奖。同时,该科还是焦作市中医肝病特色专科、全国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传染病中药临床试验基地等。
谈起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不得不提该科的领头人陈必武。他从河南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肝胆病临床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利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乙肝、丙肝、肝硬化及腹水、脂肪肝、酒精肝、高黄疸等病症。同时,他还是焦作市名中医、焦作市医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焦作市肝病研究所副所长,曾先后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来,陈必武与该科诊疗团队凭借精湛的医术使无数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去年冬天的一天深夜,正在值班的该科副主任王林接诊了一名急诊肝病患者刑先生。原来,刑先生患乙型肝炎已经2年多了。2年多来,他四处求医问诊,寻找治疗乙型肝炎的偏方,但服药后病情不仅没有缓解,反而不断加重。后来在家人的带领下慕名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
经检查,刑先生肝脏的各项指标都严重超标,其中黄疸281.5umol/L,凝血酶原时间34.6秒,同时他还出现了肝昏迷症状。
王林初步诊断刑先生是急性肝衰竭,病情十分危急,立即安排他住院治疗。住院后,陈必武根据刑先生的症状,制订了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利用西药抗病毒消除肝病根源,配合中药进行调理,提高免疫力以及降低西药的副作用。
经过治疗,刑先生很快转危为安,病情不断好转。今年1月13日上午,邢先生的亲属敲锣打鼓地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交到陈必武手中,并向该科全体医护人员表达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