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秋)市统计局昨日发布消费市场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72.94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位列全省第七位,位次较去年同期提高了5位。需要关注的是,上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创2014年以来新高,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增速1.9和0.3个百分点。
从城乡分布看,城镇消费品市场继续扩大。上半年,全市城镇完成消费品零售额304.77亿元,同比增长12.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1.7%,对消费市场贡献率为83.6%,拉动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3个百分点。
从行业构成看,批发零售业拉动作用显著。上半年,全市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17.77亿元,同比增长12.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85.2%,对消费市场贡献率为87.2%,拉动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7个百分点。
从商品类值看,消费升级商品零售增长较快。在27个商品类值中,居住升级、汽车消费、3C消费等类值商品零售额增速较高。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中西药品类、汽车类商品同比增长140.2%、44.7%、29.8%、18.9%、18.9%,特别是汽车类商品在27个商品类值中占比重最高,其贡献率也是最高,达32.6%。
统计人士指出,我省、我市都是网络零售净流入地区,虽然流入流出差在缩小,但电商渠道对部分商品线下销售的负面冲击依然很大。主要包括化妆品、金银珠宝、服装鞋帽针纺织品、书报杂志、体育和娱乐用品等。我市对外输出的网络零售商品主要是怀药和皮革制品,但此类电商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普遍规模较小,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二是入库(“四上企业”库)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少,即使存在规模较大的单位,也多以个体业态存在,亟须加大入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