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几起因健身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安全健身,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渴望愈发强烈。无论是暴走还是跑马拉松,几乎都在一夜之间成为热潮。马甲线和哥本哈根减肥食谱也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健身场地和器材与人们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一方面,健身近乎成为生活中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场地和服务暂时无法满足蓬勃兴起的健身热潮。只要这对矛盾存在,广场舞场地之争和机动车道上暴走等类似的事故,就会不断发生。
近年来,我市跑步、暴走和健步走队伍在迅速增加。一位熟悉健身行业的人士向记者介绍,近一二年暴走和健步走发展很快,与跑步不同,跑步更偏向于私人,即便是约上同伴或者加入跑团,也并未有多少仪式感。健步走则有整齐划一的服装、色彩鲜明的旗帜、节拍明快的音乐、斗志高昂的口号,参加健步走的人排列整齐,行进速度比跑慢、比走快,类似竞走,有些队伍能这样连续走一个小时。
我市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健身安全这个问题。在近日召开的全市体育社团会议上,市体育局领导指出,各体育社团近期要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暴走、健步走、跑步都要尽量在安全的场所,对会员要加强安全教育,锻炼中增强安全意识。
市民也对健身和安全有自己的看法。市民李先生说,相关部门在规划城市过程中要多考虑到人们的健身需求,留出足够的公共空间。当诉求不同的两方人共同出现在相同的公共空间时,矛盾必然出现。比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广场舞大叔怒揍篮球少年,暴走团占领机动车道的情况。作为城市管理者,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引导暴走者等锻炼者遵守交通秩序,注意自身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开辟专门的步行通道,为市民健身提供安全的场所。如果有专门的城市人行步道,相信在机动车道上暴走的人群会大幅减少。
市民张女士认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事情原本很简单,不管健步走还是散步,不管晨练还是夜跑,行人、车辆都应遵守交通规则。我们健身锻炼,目的是保持好身体的健康,这是最根本的目的,如果连自身的安全都没有保障,那就失去锻炼的基本意义。暴走团冲动式的上路实不足取,应该接受教训,遵守交通规则。
市黎明脚步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锋范”认为,现在的人们都有了锻炼身体的意识,但许多人却不愿意去健身房等专门的锻炼健身场所,喜欢到户外运动。现在在户外锻炼的人应树立公益心态,无论是广场舞还是暴走团,在锻炼自己身体的时候,要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锻炼本来就是为了保持健康、延续生命,如果违反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则可能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长远而言,城市应当规划更多的慢行道和公共活动场地,让健步走者有路可走、让广场舞者有地可跳、让年轻人和老年人各得其所,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向着这个目标迈进,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