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③)肯定了中站区是一个主动有为、具有战斗力的队伍。
为确保路面清扫无死角,该区采取“人机结合”“5+2”“白加黑”的作业模式,每天出动17辆机械化作业车辆,根据不同路况配合清扫工对辖区15条主次干道进行同步机扫、洒水抑尘作业,减少道路扬尘,确保路面清扫、保洁无缝隙、不间断运行;遇到重污染天气则增加监测点周边、主要道路以及夜间的雾炮洒水降尘工作,确保路面全天候湿润不起尘。
据GPS数据统计,所有机械化车辆每日共作业行驶400多公里,远远超出了正常作业标准。此外,中站区不定时对管辖道路实施“以克论净”粉尘监测,并采取一路一策的方式优化机扫作业。对待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该区及时查找原因,立即整改,确保粉尘监测不出现超标现象,有效提高道路洁净度和清扫保洁质量。
做好“乘法”完善基础设施,助力“四城联创”
环卫公共设施密切关系百姓生活,体现着政府管理城市的理念和能力,该区设置的“环卫新家”、别致的座椅、温馨的语言提示,直接折射出中站的文明、友爱、和谐。
为环卫工人再添“新家”。在中站区街头,随处可见辖区主次干道设立的环卫港湾,里面陈列了座椅、茶水柜、清洁用品、食品和医疗箱,为环卫工人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落脚处。为了给更多的环卫工人提供方便,今年7月,该区在怡光北路和新园路新建环卫港湾2座,有效改善了环卫工人工作条件。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环卫港湾6座,并以环卫港湾为平台建立志愿者服务站,抽调30名环卫工人兼任“文明使者”,开展为辖区市民免费提供饮水、应急医疗、车胎打气、旅游问路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进一步优化了城区环境,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
为环卫工具安“新家”。为创造整洁优美的城区环境,解决环卫工具街头无处存放的问题,中站区在全市率先安装了16个便民椅式环卫工具箱,这种工具箱采用不锈钢材质,既可以存放环卫工具,又可以充当市民小憩时的座椅,成为中站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添新型环卫扫帚。按照“四城联创”环境卫生整治标准,该区投入专项资金6000余元,购置经济耐用的新型环卫扫帚200余把,深受广大环卫工人喜爱。为此,该区决定将新型扫帚纳入日常环卫工具,逐步分批购买,全面提高保洁工作效率和清扫保洁质量。
新增个性化宣传语。该区大胆创新,在全市率先在解放路、怡光路等路段11个公厕、中转站安装造型别致、以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形成人人参与“四城联创”活动的良好氛围。
做好“除法”整改破旧设施,着力“四城联创”
整改破旧基础设施是中站区创建工作中最艰巨的任务。自“四城联创”启动以来,中站区开始了新一轮改建工作,及时排查解决部分公厕、垃圾中转站、果皮箱存在的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公厕、中转站换“新衣”。“四城联创”工作初始,中站区于5月底完成对金鸥市场、清扫所附近的公厕、中转站以及老橡三附近公厕的外墙粉刷工作,使公厕、中转站面貌焕然一新。投入资金13万元,完成了和美小区北门东侧公厕及许衡公园西侧公厕全面升级改造工作,提升了公厕形象,目前正在对另外4座公厕进行改造,预计8月10日全部完成。投入资金2万余元,规范完善公厕指示牌15个、中转站标志牌30个、内部制度牌16个,对所有公厕的皮门帘、窗纱等进行了补充和更换,并定时安排专人进行防蚊蝇消杀。此外,该区改造了怡光市场等公厕残疾人无障碍步道,方便残疾人如厕,给市民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如厕环境。
果皮箱换“新颜”。连日来,中站区对城区所有道路以及工业集聚区主要路口的果皮箱缺损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更换、补装果皮箱93个;解决中转站垃圾大箱部分脱漆、垃圾滴漏等问题,对垃圾中转站大箱进行重新喷漆维修,确保大箱干净整洁。
中站环境整治行动改变了大街小巷的环境卫生,大家维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环境变美了,心情舒畅了,社会和谐了……在“四城联创”行动中,中站区环境卫生用“加减乘除”法创出了新环境,展现了新气象。如今,中站区正在“四城联创”工作的推动下,向“创新、文明、整洁、平安、和谐”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