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时节,笔者走进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村,丝丝凉风让人神清气爽。只见樱桃村绿树环绕,古韵弥留,千亩樱桃园使该村生机勃勃。来往游客不时走进村中古屋领略百年神韵,百年古树也在游客相机里显得苍穹伟岸。如今小底村已连续举办十届樱桃节,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樱桃、蜂蜜、小米、核桃等旅游产品异常火爆……这些画面,让笔者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省级贫困村。
带着疑问,笔者走进小底村脱贫户刘四平的樱桃园。看到笔者,他放下手中的农活与笔者攀谈起来。“俺村前些年都种樱桃,效果不太好,这几年县里搞全域旅游,真是帮了俺村啊!今年5月20日樱桃节,俺承包的3亩樱桃园,7天就被游客采摘一空。差不多一周,全村种的樱桃卖出去8成。俺村的樱桃根本不愁卖。”刘四平说,“俺村卖樱桃,邻村的玄坦庙村卖冬桃,这两年俺这俩村的外地游客特别多!”
刘四平口中的玄坦庙村是小底村的邻村,两个村均是省级贫困村。由于两个村位于太行山深处,闭塞的交通以及村民思想的落后,使两个村的村民长期以开山炸石和传统农耕为生,生活贫困。随着博爱县开始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给这两个贫困村真真切切地带来经济上的实惠。2016年,小底村樱桃总产量达3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70万元,144户贫困家庭脱贫133户;玄坦庙村冬桃种植面积从20亩发展到300亩,每户每年实现增收2万元至4万元,56户贫困家庭脱贫35户。
据了解,博爱县被列入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县委、县政府通过引领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山区特色产业做强,为特色产业扬名促特色产业提升,将生态资源优势转换成全域旅游优势,不仅极大地提高村民的收入,随之也提升山区的特色产业和山区的旅游发展。
先引后扶促特色产业提升
引领山区特色产业起步。该县围绕“因村强特”确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玄坦庙村和小底村在这个发展路径的引领下,确定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理念,带领部分农户率先种植脱贫。为了让乡亲们摆脱种地靠天收的困境,小底村党支部书记吴崇波与村两委会班子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决定发展樱桃种植。吴崇波带着县委、县政府提供的20余万元项目资金,购置樱桃树苗1.35万余株,建立了占地350余亩的观光采摘园。吴崇波说:“以前村里就有少数人尝试种植樱桃等果树,每年都有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我们种植樱桃,我们要引领全村人走向富裕。”小底村从起初的寥寥几户种植樱桃发展到现在的22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9%。如今,以小底村为中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江岭、下岭后、探花庄、玄坦庙等村发展樱桃、冬桃、油葵等1万多亩特色种植和休闲观光农业,为整个山区的发展树立一个好的样板。玄坦庙村村民王建增2015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户,他在县林业部门的指导下,赴山东购买第一株冬桃树苗,并发动3户村民共同投资15万元,建起占地20亩的冬桃种植园。两年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王建增的冬桃园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园内冬桃种植面积大了、游客多了、政府优惠政策也更实惠了,王建增一跃成为玄坦庙村冬桃种植面积最多的农户。在王建增的带动下,全村30余户贫困家庭均通过种植冬桃成功脱贫。
扶持山区特色产业做大。近年来,博爱县委、县政府积极提供资金支持,改善两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补贴农机具购买费用,并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在小底村发展樱桃种植期间,该县先后提供资金380万元,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新建和维修1000立方米以上蓄水池12座,敷设生产用水管网3000余米,添购抽水机2台;硬化园区道路2400余米;硬化园区停车场200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建设200吨冷库1座。另外,该县还加大力度狠抓技术扶持。小底村先后购买电视机、投影仪以及科普图书1500册,用于贫困户学习技术;邀请农业种植专家举办樱桃种植技术培训班20余期;扶贫部门为贫困户无偿提供优质樱桃苗2万余棵,并提供化肥等50余吨。截至目前,该县共提供扶贫项目资金50余万元,硬化村内道路5000余米,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水利部门扶持项目资金15万元,对村内两个容量分别为1800立方米和2400立方米的蓄水池进行修缮。
山村旅游成为市民休闲娱乐首选
旅游项目更加丰富。每年3月底至5月初,小底村、玄坦庙村的蒲公英、荠荠菜、苋菜、杨槐花、山韭菜等野菜成熟;每年4月,小底村牡丹开始进入盛花期;每年7月至9月,两村古庙、古寨、古洞等皆是避暑胜地;每年10月,两村的秋天果实、野花映红了整座山头,人们大口呼吸着清新的乡间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小底村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深厚的红色文化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提供灵魂内涵,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休闲游玩;玄坦庙村海拔高,这里有750米的观景台,游人可眺望黄河、云海、雾海,尤其受到天文爱好者的青睐;中秋节前后,玄坦庙村的红叶竞相出现,照亮金色的秋天,在不久的将来,玄坦庙村红叶会乘着靳家岭红叶节东风,成为其附属景区。
旅游产品更具竞争力。两村依托乡村山区优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饲养业,重点饲养土鸡、野猪、野兔等,把土鸡蛋、风干兔肉、蜂蜜、野菜等土特产进行打包推广,形成规模统一出售;两村的小米、土核桃、红枣、柿子等特色产品印上统一标签,游客不仅能实地购买,还能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O2O线上线下交易。目前,玄坦庙村先后建起10余家土鸡饲养场和土家蜂蜜店,20余家农户出售寨豁小米、寨豁核桃、柿子饼等深山土特产。
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两村加强道路硬化,“村村通”工程已全部完成。小底村公路硬化率达95%,硬化园区道路2400余米,园区停车场硬化面积2000平方米;玄坦庙村硬化村内道路5000余米;两村开展“厕所革命”,加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力度,小底村邀请中国乡建院对村中公共厕所进行改善;两村强化医疗建设水平,定期邀请市、县专家对山区医生培训,提高山区医生应对游客突发疾病的处置水平;两村通信基站大幅度增加,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在两村构建起4G网络全覆盖信号,未来将实现WIFI热点全覆盖;两村分别与县供销社合作,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了两村供销社销售产品的结构。
发展全域旅游,不仅帮助本村村民走上发家致富之路,同时也带动周边村村民发展第三产业。焦谷堆村是小底村的邻村,每年樱桃节期间,焦谷堆村的吴秀清都会来小底村卖小吃,生意格外好。吴秀清的小吃摊上出售凉皮、烤肠、饮料、山韭菜水饺等美食。她告诉笔者,自己娘家是小底村的,每到樱桃节,都会来摆两个月的摊,收入在1万元左右。据了解,小底村樱桃节期间,带动周边村30余人开展第三产业,平均每人收入8000元左右。
牛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