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习深圳杭州 加快转型发展
讲好中国的改革故事
改革提升了中国人的自信心
改革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目的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8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目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的重要原则之一。他强调,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以商业银行为例,作为金融中介的商业银行之存在主要有三点理由:一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二是充当“流动性蓄水池”,可以为其他部门特别是企业提供防范流动性冲击的保障;三是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节约信息成本并强化代理监督职能。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融通,间接融资大部分来源于银行体系,直接融资则通过资本市场以发行股票债券方式进行。围绕实体经济的业务需求,特别是资本需求,金融得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母体,脱离实体经济去追求金融的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

  尽管金融依托于实体经济而发展,但金融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如果过度发展,则会产生金融泡沫。从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和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根源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金融行业过度发展,实体经济杠杆率过高,举债过度,导致金融业扭曲发展。美国和欧洲经济逐步得以有效恢复,是采取长痛不如短痛的方式,即以经济短期衰退为代价减少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无效供给,以实现市场的出清。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耶伦近日表示,如果美国经济表现大体符合美联储预期,美联储可能于2017年开始执行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极有可能跟随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当前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卓有成效,消除实体经济无效供给,提升有效供给。此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深化国企改革,把降低国企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其实质是倒逼金融领域去杠杆,减少无效货币供给,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为实体经济搞好服务,亟须金融业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现在多关注于服务理念、态度、技术的提升和转变,努力让客户拥有更好的体验,诸如更加方便快捷,能有更多的金融产品选择等。需要强调的是,金融业更需积极参与金融生态的不断完善,而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金融生态是金融运行的基础,与区域资金流动、金融稳健发展之间具有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动态均衡关系。比如,在工商、税务、司法等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推动金融法治环境、社会诚信体系、会计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完善,金融生态良好,金融体系的内在活力足、韧性强,那么,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就会降低,有利于金融资源的凝聚,经济社会发展就能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同时,金融业也能够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强做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经济金融双赢局面。

  为实体经济搞好服务,还需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需要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双创”支撑就业等的金融支持,做好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建设的金融服务工作。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历史的庄严承诺。没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就不会有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金融当大有可为。要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支持小微企业,为产业扶贫提供有效充足的金融资源;要瞄准“三农”和精准脱贫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为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金融支撑。 (据《学习时报》)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