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韩笑)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年轻人的内心冲突激烈而尖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危机,心理问题也成为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我们究竟该如何帮助那些陷入心理困境的人?又该怎样引导他们走出绝境?8月3日9时,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清芬做客本报网络直播间,就自杀危机防治知识和广大网友进行沟通交流。
王清芬在节目中讲,自杀防治最重要的基地是家庭自杀防治。每一个自杀的人都有家庭,都是从家里出来的,做好家庭自杀防治,是最重要、最基本、最切实可行的。每个自杀的人自杀前都会有征兆,最明显的九大征兆就是“六变三托”。如果当事人的性情、行为、财务、语言、身体、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且有托人、托事、托物等表现,就进入了临终安排的高危险期。这时候家人应该24小时不离左右地陪在当事人身边,还要做到不劝善、不规过、不哀求、不责骂、不抱怨、不质问。对于青少年,家长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要教会孩子爱家庭、爱父母。老师要善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青少年有自杀念头时会想到向老师求助。
陪同只是禁止当事人自杀的紧急处理方法,并不能消除或减弱当事人自杀的意念,只要自杀的念头在,随时都可能变成行动,所以还要积极就医,接受药物和心理治疗。自杀企图者或自杀未遂者,很可能会一返家再次进入危险期,因此其家属必须接受“自杀危机家庭干预训练”,学会家庭干预的技术。
广大读者和网友想了解详情,可登录焦作网www.jzrb.com,进入网络直播点击收看或关注焦作网微信或扫描本文二维码收看本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