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一个家族宗祠,竟因为文化的认同,引得众人前来瞻仰。这在文化日渐多元化的今天堪称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位于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的太极拳祖祠。
1995年重建的陈氏宗祠,于2003年扩建并正式更名为太极拳祖祠。目前,太极拳祖祠已接待世界各地太极拳爱好者和游客110万人次。古朴的门楼,整洁的院落……这座占地140余亩的庭院,见证了太极拳从家传武术到世界瑰宝的风雨历程。
打开尘封的历史,让我们重新踏上明末清初的怀川大地。
密不外传的武术绝学
“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位于河洛文化腹地,深受厚重历史文化的熏陶。”“陈家沟自古民风尚武,陈氏为当地武术世家。”“陈王廷秉承家学,武学功底扎实……”这是中州古籍出版社于2016年7月出版发行的《中国太极拳概述》上所载的内容。上述几段话印证了一个事实:太极拳发源地就是温县陈家沟。
该书论及太极拳的诞生,阐释太极拳的根基是中国哲学、中国武术、中国医学、河洛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
近日,记者在温县见到了该书作者严双军。身为太极文化专家的严双军,目前任温县政协副主席,著有与太极拳文化相关的书籍10余本,撰写相关文章达百万字之巨。谈及太极拳的起源,严双军说,陈王廷自幼受中原文化熏陶,擅长拳法,文武兼备,青年时披坚执锐,在河南、山东、山西一带走镖征战,负有盛名。1644年,明朝覆灭后的一段时期,时局动荡。面对冷酷的现实,陈王廷万念俱灰,晚年隐居故里,以《黄庭经》为伴,潜心研究民间和军旅武术理论,汲取了大量武术精华,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加上自己平生习武所悟,在其晚年创编了以太极文化为理论根基的太极拳。
走出家门的太极拳师
记者沿着新洛公路驶进陈家沟村,见到了一座古朴雄伟的建筑——太极拳祖祠。在太极拳祖祠庭院内,矗立着陈王廷雕像,在祖师堂门口东、西两侧竖立着“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石碑。
这座宗祠为何能成为世界太极拳爱好者争相膜拜的圣地呢?自陈王廷创编后一直家传的太极拳,究竟是如何踏出家门走向世界的?
陈自强,1977年生于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太极拳嫡宗传人,现为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总教练。“太极拳祖祠见证了太极拳从陈家沟走向世界的风雨历程。太极拳原先一直在陈氏家族中传播,直到杨露禅到陈家沟拜陈长兴学习太极拳后,太极拳才逐步走出家门。”当被问及太极拳祖祠中树立的各流派太极拳的石碑究竟和陈式太极拳有何关系时,正在欧洲授拳的陈自强通过网络向记者介绍,自杨露禅之后,经过数代太极拳大师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太极拳流派。
杨露禅在陈家沟学习太极拳的传说在《中国太极拳概述》一书中得到了印证。该书在介绍太极拳多元发展历程时是这样描述的:杨露禅在陈家沟学拳后,在北京传拳,弟子众多,后经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在陈长兴所传太极拳基础上,经过删减、增补,演化为现在流传的杨式太极拳。从陈家沟走出,太极拳被杨露禅带到北京,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变幻莫测的拳架招式在武术界引起了震动。此后,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也由一代代宗师创编……
“太极拳在外界扬名后,有众多学武之人慕名到陈家沟找太极拳大师学拳。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被国人继承下来,寓技击、表演为一体的太极拳被列为重点研究和推广项目,陈家沟的拳师也开始走出家门授拳。”陈自强说。
陈发科、陈照旭、陈照奎、陈照丕、陈小旺、陈小星……随着一代又一代太极拳宗师走出陈家沟,这个发源于小村落的拳术,开始向世界推介。
从拳乡到世界太极城
市太极体育中心,以“太极”命名,矗立在太极广场的“太极推手”是焦作新的地标。
“随着太极拳在世界各地的推广,焦作逐渐成为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圣地。为满足举办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太极拳培训及理论研究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高标准建设了市太极体育中心。”市体育局副局长宋国宪介绍,近年来,围绕太极产业发展,我市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开展太极拳“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活动,同时高规格举办“一赛一节”。
今年9月份,第九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2017云台山旅游节将在我市举办。活动期间,各类大型活动、交流大赛、文化宣传、经贸招商、外事交流等八大类36项精彩活动将在我市上演。
在去年召开的焦作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我市将太极拳确定为产业发展的新航标:依托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品牌,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加快太极拳申遗,建设国家级太极文化中心,培育特色太极文化产业园区,筹建太极大学,打造太极产业与体育、教育、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生态圈……
近年来,我市围绕太极拳做大文章,在软件建设方面,发展教育培训业、休闲旅游业、养生保健业和文化娱乐业。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已积极开拓依托太极拳文化的文化娱乐产品,创作出动漫、戏剧、舞蹈、电影等形式文化娱乐产品,全力打造太极拳娱乐基地。同时,我市从硬件方面着手,不仅建设了目前国内唯一的太极主题元素场馆群——市太极体育中心,并将其打造为太极拳赛事举办、太极文化交流展示、健身休闲和太极拳旅游、产业孵化为一体的国家级特色体育产业园;引进了总投资23亿元的陈家沟太极文化国际旅游养生基地和总投资36亿元的陈家沟太极文化生态园等项目。此外,我市还先后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太极拳祖祠、祖林、太极文化园、杨露禅学拳处、太极拳主题博物馆等景点,全力提升太极拳发源地的文化形象。
全民健身文化的引领
2015年5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天坛公园与印度总理莫迪共同出席“太极瑜伽相会”中印文化交流活动时说:“中国的太极拳和印度的瑜伽术是两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两个东方文明的结晶,至今长盛不衰,对‘天’‘人’‘心’和谐一体的追求有相通之处,都体现了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和兴旺。”
如今,太极拳已经上升为全民健康的需要,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传统文化代表。
“太极拳是我们这方土地和人民的宝贵遗产,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它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使其造福城市、国家和人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书君说。
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发出感慨:“焦作有多张名片,云台山是焦作的山水名片,太极拳则是焦作的人文名片。太极拳这张人文名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如今,全民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城市的公园、绿地有很多太极拳习练者用自己的行动展现太极拳文化的魅力。太极拳,是一种吸取了古代哲学、医学、兵法学、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等学科理论的拳术运动,是中华武术之瑰宝,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了社会和谐,是增进人类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2013年、2015年,我市分别与加拿大桑德贝市、韩国忠州市签署了太极拳友好合作框架协议,有效促进了太极拳在海外的推广。目前,太极拳运动已传播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习练组织。
太极拳,已从家传武术变成了世界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