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媒体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报微信公众平台改版升级
聚焦暖新闻 传播正能量
上周本报最受关注的微新闻公布
焦作地区政务微信排行榜
工会会员有新福利 青龙峡等你来畅游
拒收现金
还有多少涉嫌职业歧视的“土政策”
“司法进”才能“大妈退”
困 局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拒收现金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拒收现金是否违法,这个争论几年前就出现过,只不过以前拒收现金的商家很少,没有引起舆论太大关注。现在,随着无现金社会脚步的临近,拒收现金的商家越来越多,使这个问题进一步凸显。一名业内人士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商家拒收人民币现金属于违法行为。然而,还有人认为,人民币不只是体现为纸币和硬币,还可以体现为电子货币,拒收现金只是拒绝一种支付方式,不等于拒绝人民币,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梅语馨香:手机银行、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刷卡支付等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的支付手段,尤其是大额消费支付,减少了现金携带的不方便和不安全,但这也不能成为拒收现金的借口。

  @水晶小草:虽说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已经得到广大商家和百姓的认可,但现金支付仍然是百姓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况且老年人及部分农村人不喜欢用或者不熟练使用电子支付。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拒收现金是不明智的,也不符合法律规定。

  @zjtlove:“无现金社会”减少交易成本,节约社会资源,让生活更加简单便捷,意图是鼓励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而非拒绝现金。但这并不适合于所有人群,对于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无法正常使用智能支付设备的盲人,电子支付是不可行的。好的社会规范,应该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

  @奥格了:电子支付的快捷方便,使很多人都不在使用现金支付,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不可阻挡。作为商家或者收费单位,要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支付方式,而不能为了无现金支付而拒收现金。

  @kellykeron:无论哪种支付方式,都不能拒绝,这是对商家最起码的要求。再说,现金货币有它的长处,电子货币也有它的弊端,唯有两者相结合,才能让交易变得顺畅,大家都方便。

  @龙腾四海112:虽然电子支付是大势所趋,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拒收现金会让老人、孩子这类不太熟悉电子支付的群体颇为尴尬。都说“顾客就是上帝”,为啥要拒收现金,而不是选择人性化的服务呢?

  @小李杜的李: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通过现金支付的情况越来越少,而这在很多方面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现在并没有完全普及,一些不得不通过现金支付的情况也很普遍,人性化支付才是根本。

  【下期话题】

  “非洲小朋友举牌”

  的广告创意

  一块小黑板上写着标语,然后,画面中的非洲小朋友跟着视频拍摄者念着黑板上的标语……最近,这类非洲小朋友举牌送祝福或者打广告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刷屏。据调查,视频拍摄者大多为在非华人,通过电商平台接单,然后让“非洲小朋友举牌”,制作产品广告或祝福语,制作后通过社交媒体传播,每段广告的价格多为200元左右。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很赞的“共赢创意”。对于非洲小朋友来说,参与此类活动,能获得一些报酬,虽说不多,却可以减轻家庭压力;对于在非华人、国内商家,则通过这样“别具一格”的视频或照片,形成广告效应,从中获取经济收益。但也有人认为,拍摄这样的视频是否符合广告法值得商榷。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