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随着大学生毕业季的到来,我市迎来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求职和报到高峰期,为了更好地服务毕业生求职、办理报到手续,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市人才交流中心立足于“学深杭、促创新”,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绿色通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据了解,目前,市人才交流中心已接收毕业生档案近1万份。随着档案陆续投递到我市,到今年8月中旬,毕业生就业报到人数会达到高峰,预计暑期会接收1.7万份学生档案,来焦求职人员将达到上万人。
提供平台促就业。市人才交流中心通过举办各类求职招聘会,多举措促进就业。截至7月底,该中心已举办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高校毕业生校园巡回招聘会、县区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会38场,共组织参会单位3277家,提供就业岗位6万余个。除了现场招聘外,同时举办3场网络专场招聘会,分别是部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专场招聘会、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春季联合招聘周专场招聘会、2017年民营企业招聘周专场招聘会。
开展精准就业服务。该中心开展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探索建立线上智能匹配对接、线下精准高效就业的招聘机制。为了确保试点工作高质量启动和运行,专门邀请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相关专家前来我市就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精准就业服务试点工作有关问题予以指导,并举行精准就业服务试点工作培训会。
今年4月,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平台已在我市正式上线运行,市人才交流中心积极组织各高校及用人单位进行注册并发布招聘信息,制作相应使用说明及操作步骤,并通过网站、微信加大对平台的宣传力度,目前,共组织指导注册企业70家,发布岗位915个,毕业生注册个人简历854份。
选拔创业之星。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树立创业典型,以创业带动就业,该中心正在全市开展第七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已有49名创业大学生报名,计划将于10月中上旬全部完成高校毕业生创业之星的评选工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包括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已经被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高度,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市人才交流中心正在积极运作,申请相关毕业生创业扶持项目的落地。
设立引导服务。目前正值毕业生就业报到高峰期,每天有大量学生、家长到市人才服务大厅咨询或办理相关手续。为了提高业务办理数量、减少群众排队时间,该中心设立了就业报到咨询引导服务台,排好暑期咨询服务值班表,实行领导带班、全员参与的制度,热情周到、耐心详细地回答咨询人员的相关问题,认真记录每天值班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协调会中整改落实,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中午设立A、B岗。每年的7月至9月是毕业生就业报到高峰期,每天中午仍有大量毕业生到市人才服务大厅办理就业报到手续。为了让毕业生少一些等待、多一些方便,该中心中午实行窗口A、B岗制度,从8时到18时不间断办公,对于中午毕业生办件量较大的就业报到、档案存借、人事代理医保、就业等窗口,实行中午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窗口工作人员连轴转,实现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强化业务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窗口人员的办事效率,该中心邀请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相关专家教授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标准化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工作原则和处理程序,大大提高了办理业务效率,提高了服务高校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