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秋天的开端,天气逐渐转凉,但“秋老虎”还会虎视眈眈。那么,立秋后如何养生健体呢?专家建议,一方面要注意及时调理膳食,另一方面要注重养肺。
秋季养肺 多食酸少吃辣
俗话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秋季养生一定要养肺、润肺。
专家表示,秋季为收敛的季节,是肺当令的时间,所以人体的肺气处于旺盛的状态,肺在五行中属金,肝属木,肺气太旺容易克制肝气,对肝脏造成伤害,而酸味有收敛的作用,可以让肺气不至于太旺,可以达到补肝、养肝的作用。因此,秋季饮食要注意少辛增酸,要少吃辛辣食物,以防肺火太盛,多吃酸味食物,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火的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的原则,秋天要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等。
多喝粥 泻秋凉防秋燥
立秋后是保护人体肠胃的关键时刻。立秋后,早、晚天气渐凉,肠胃一下子无法从夏日清淡中适应过来,而粥能和胃补脾、润养肺燥,是秋季养生的绝佳选择。
专家表示,粥可调节脾胃、促进吸收。夏秋交替之际,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特别是体虚者。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食物,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同时,感冒时也建议多喝热粥,因为喝粥有助人体发汗、散热、祛风寒,能够有效促进感冒的治愈。大部分人在感冒后会胃口变差、没有食欲且肠胃消化系统处于欠佳状态,喝粥可以促进肠胃的吸收。此外,有些药对肠胃的刺激比较大,喝粥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不少人认为粥养胃,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全面。专家表示,喝粥不用慢慢咀嚼,因此不能促进可以帮助消化的口腔唾液腺的分泌;水含量偏高的粥在进入胃里后,会起到稀释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胀,使胃运动缓慢,这同样不利于消化。因此,胃病患者不宜经常喝粥,而应选择其他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细嚼慢咽促进消化。老年人也不宜天天喝粥,因为喝粥不用细嚼,缺少咀嚼会加速老年人咀嚼器官的退化;粥类食物中纤维含量较低,不利于老年人排毒。
新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