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安全经纬丨视觉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我市开展安全生产 大检查专项督查
市安监局获评2016年度 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市安监局在市直机关第二次 领导班子述职评议中荣获第一名
孟州市聘请安全生产专家 检查化工企业
图片新闻
小木耳铺就致富路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7 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木耳铺就致富路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影报道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前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翟金旺(右一)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在研究脱贫攻坚工作。
  ⬆贾海的家人在装平菇菌袋。木耳种植户在木耳生长期结束后,都会利用现成的大棚抢种一季平菇,增加收益。
  ⬆村民巴小亮家脱贫致富后,盖了新房、买了私家车。他说:“俺的生活会过得越来越滋润!”
  ⬆村民贾海在观察木耳生长情况。他是村里第一个种植木耳的村民,是村里靠种植木耳脱贫的带头人。
  ⬆木耳种植户郝葡萄在晾晒玉木耳。她家靠种植木耳每年收入都在六七万元以上,如今盖了新楼房、买了私家车。
  ⬆武陟县永和种植合作社的社员在分拣包装玉木耳。
 
   

  7月初,我随“脱贫攻坚记者蹲点采访组”来到武陟县大封镇前孔村采访,听到的、看到的,大都是关于种植木耳的故事。

  2009年春节过后,该村一心奔富路却苦于没门路的贫困户贾海,得知本镇东岩村从四川老家回来的干妹妹带回来了黑木耳种植技术,就自找上门帮助干妹妹家种植木耳:“俺要把这门技术学会!”

  2011年,学了两年技术的贾海,回到自己的家里搭建大棚开始种植黑木耳,并帮助带动紧邻的村民苗国亮种植木耳。一年后,苗建中、翟虎、翟虎根等村民也都拿定了跟着贾海种植黑木耳的主意。

  就这样,在贾海的带动下,到了2013年,前孔村的木耳大棚一下子增加到30多座,有30多户贫困户凭借木耳种植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走上了富裕路。

  经过几年的发展,木耳种植在前孔村已颇具规模,全村的木耳大棚已经增至80多座。加之饲养猪、兔、鸡、鸭、鹌鹑及通过“雨露计划”培训驾驶员等渠道,全村101户贫困户已有82户甩掉了贫困帽子,许多家庭不仅盖起了新楼房,还购置了私家车。

  现在,前孔村已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耳种植村。那么,剩余的19户贫困户,能否依托业已形成且经过市场检验的产业脱贫致富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村里利用镇产业扶贫“两送两保”基地政策,由村民张和平牵头成立了武陟县永和种植合作社,并新引进了玉木耳品种,采用“送股权、报分红,送岗位、保薪酬”的方式,19户贫困户在合作社里占有20%的股份,收益分红。除此之外,贫困户家中的劳动力还可以到合作社干活挣取工资。

  贫困户翟国松告诉记者,今年他在合作社干活,已经挣了一万多元钱工资。等木耳收获完毕,还可以有不少的分红呢!

  “俺村的贫困户依靠种木耳,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如今,依托合作社拓宽木耳市场,俺村摘掉贫困帽指日可待!”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翟金旺满怀信心地说。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