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我随“脱贫攻坚记者蹲点采访组”来到武陟县大封镇前孔村采访,听到的、看到的,大都是关于种植木耳的故事。
2009年春节过后,该村一心奔富路却苦于没门路的贫困户贾海,得知本镇东岩村从四川老家回来的干妹妹带回来了黑木耳种植技术,就自找上门帮助干妹妹家种植木耳:“俺要把这门技术学会!”
2011年,学了两年技术的贾海,回到自己的家里搭建大棚开始种植黑木耳,并帮助带动紧邻的村民苗国亮种植木耳。一年后,苗建中、翟虎、翟虎根等村民也都拿定了跟着贾海种植黑木耳的主意。
就这样,在贾海的带动下,到了2013年,前孔村的木耳大棚一下子增加到30多座,有30多户贫困户凭借木耳种植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走上了富裕路。
经过几年的发展,木耳种植在前孔村已颇具规模,全村的木耳大棚已经增至80多座。加之饲养猪、兔、鸡、鸭、鹌鹑及通过“雨露计划”培训驾驶员等渠道,全村101户贫困户已有82户甩掉了贫困帽子,许多家庭不仅盖起了新楼房,还购置了私家车。
现在,前孔村已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耳种植村。那么,剩余的19户贫困户,能否依托业已形成且经过市场检验的产业脱贫致富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村里利用镇产业扶贫“两送两保”基地政策,由村民张和平牵头成立了武陟县永和种植合作社,并新引进了玉木耳品种,采用“送股权、报分红,送岗位、保薪酬”的方式,19户贫困户在合作社里占有20%的股份,收益分红。除此之外,贫困户家中的劳动力还可以到合作社干活挣取工资。
贫困户翟国松告诉记者,今年他在合作社干活,已经挣了一万多元钱工资。等木耳收获完毕,还可以有不少的分红呢!
“俺村的贫困户依靠种木耳,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如今,依托合作社拓宽木耳市场,俺村摘掉贫困帽指日可待!”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翟金旺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