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丨社情民意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国药容生:创新钥匙打开市场之门
推进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市领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修武党建“半年考”动真格
竹林水乡:让优势品牌焕发全新活力
图片新闻
西陶镇:开门“晒”工作 闭门谋争创
后杨香村:德孝文化扬正气
我市部分农村老人面临多重养老困境
走访贫困家庭 调查精准扶贫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 网上投稿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 年8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竹林水乡:让优势品牌焕发全新活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上接一版)科学规划打长远战。2011年,博爱县政府委托国家林业局国际竹藤中心专家学者编制了《博爱竹林资源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总投资4905万元的这个规划目标实现后,将恢复博爱竹林郁郁葱葱的原貌,资源总量和资源优良度大大提高,林分结构更加合理,乡土竹种的种群将得到扩大,稀有珍贵竹种和观赏竹种得到繁育,将更好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吸引各界人士、文人墨客,促进竹文化研究开发,年直接经济收入可达5900万元,提供的就业和二、三产业等间接效益相当可观。

  博爱竹林两千年来繁茂昌盛,主要得益于丰富的丹河水资源。正是“家家门前水”,才造就了“户户竹为邻”。为了有效解决竹林灌溉问题,2012年,博爱县开展了大规模的河道清淤、沟渠修复工作,掀起了竹区水系建设高潮。全县共投资395万元,挖掘、疏通河道52342米(其中新开挖河道10000米),硬化河道7800米,修建节水闸6座,有效地疏通了竹区水系,改善了竹林浇灌条件。

  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博爱县先后投资近60万元,在许良镇下水磨村、许良村,月山镇上庄村、七方村,磨头镇胭粉庄村,建立竹林固定式喷灌、带式喷灌和综合管理示范园340亩。通过化学除草、配方施肥、适时喷灌等集约化管理,示范园出笋情况良好。为提高竹林效益,该县引导扶持竹林承包户建立竹子绿化苗基地100亩,发展竹林畜禽饲养5000余只,竹林下食用菌栽培近50亩。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过去近1000亩多年无人管理的竹区被大户承包,竹林长势有了明显恢复。在鸿昌街道七方村,记者看到竹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当地群众说,原来这里的150亩竹林已经荒芜,村里干部群众对恢复竹林都失去了信心。2011年,县林业局投资近20万元安装了固定式喷灌设施,提供化学除草剂等,并指定专人负责技术指导,经过精心管理荒芜竹林已基本恢复,这两年又长出了“天线杆”。

  竹林水乡是风景,更是生产力,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有非常大的挖潜空间。目前,博爱县将竹林旅游纳入全市旅游经济框架,正在挖掘、利用竹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建设竹林旅游文化园区,打造竹林特色旅游目的地,开发竹林特色旅游纪念品等,发展农家乐,提高竹区整体经济效益,以旅游带动博爱竹林的保护和恢复。同时,加强对竹器等竹产品加工、开发和经营农民的培训,增加竹产品,特别是针对旅游纪念品类、工业用品类竹产品的引进、开发、生产管理,以提高竹制品经济效益。按照全域旅游的规划,鸿昌街道、月山镇、许良镇、磨头镇的9个村和太行博竹苑、博爱农场2000亩竹林正在开展引水入村工程,努力打造竹林水乡原生态风貌。

  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期待“竹林水乡”特色品牌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