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已然成为社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老人养儿育女辛苦了一辈子,又该如何安稳地度过晚年?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养老现状及宣传我国最新养老政策,近日,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青春“益”老调研团的大学生们到修武县周庄镇,对该镇11个行政村的养老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村老人面临经济收入过低、健康和医疗得不到保障、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等问题。
“俺的俩儿子长年在外打工,一年能回来一次就不错了。我和老伴儿一块生活,也没啥经济来源,下大雨房子漏水,只能托邻居来修。去镇上看病,俺两口子相互搀扶着。人老了做啥事都难啊!”近日,在修武县周庄镇孟村,75岁的村民刘长云对前来调查农村养老现状的大学生们说。
大学生们在调查中发现,像刘长云这样的老人并不在少数,许多子女外出打工,转由老人负担家庭责任,特别是在照料孙辈上投入大量精力,这令农村老人的生活负担加重。
此外,在农村,种植土地作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老年人年龄过大或丧失劳动能力,很难找到其他工作,所以大部分老人仍然是农村生产活动的主要劳动力。据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青春“益”老调研团制作的《中国农村养老现状调查与分析》显示,44.23%的农村老人面临经济收入低甚至没有收入的困境,同时30.86%的农村老人健康和医疗得不到保障。
“农村的医疗条件较差,只能提高一定的药物保障,而老年人容易患较为严重的突发性疾病,发作时都是致命的。他们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威胁到生命。”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学生马铎文说。
在为期一个星期的调研中,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青春“益”老调研团共发放调查问卷841张,收回841张。通过数据分析后发现,大多数老人精神状态良好。周庄镇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以儿女赡养和自己存钱养老为主、农村养老保险为辅,日常生活也基本得到保障。
目前,农村养老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收入低、固定养老收入缺乏、应对生活风险能力差。而且儿女长年在外,精神上缺乏依靠;农村文化设施又难以得到保障,而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老人代代相传的防老观念,只有解开养老观念的束缚,才是养老难题解决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