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国利
今年年初以来,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些主要指标增速走在全省前列。
1~6月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44.11亿元,居全省第七位,同比增长7.5%,居全省第十七位;第三产业增加值355.2亿元,居全省第十三位,同比增长9.6%,居全省第十三位,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0.5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8.8%,居全省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1104.2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12.3%,居全省第十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9亿元,居全省第十三位,同比增长12.3%,居全省第七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2亿元,居全省第十三位,同比增长11.6%,居全省第十位。
一二三产业 发展平稳
1~6月份,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58.72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6%,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夏粮生产将再获丰收。2017年,焦作市夏粮播种面积为221.8万亩,同比增加2.8万亩,增长1.3%。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率先开展了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工作。全市有种养大户1200多个、家庭农场582个、农民合作社4794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及推进我市现代农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位次前移。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1~5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四位,比1~2月份前进3个位次,比上年同期提高9个位次。全市38个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有17个行业大类不同程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增加值总量前十位的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7.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0.2%。全市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较上年同期(7.7%)提高0.3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增速大幅提高。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0.2亿元,同比增长1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66.1亿元,同比增长10%,居全省第十位。
第三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高。1~6月份,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55.2亿元,增长9.6%,高于GDP增速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速2.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42.3%,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拉动力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 平稳增长
投资需求缓中有进。1~6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104.2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12.3%,居全省第十一位。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放缓。1~6月份,全市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26.7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5.8%,同比增长10.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加快。1~6月份,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58.7亿元,同比增长20.7%。十大工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截至6月底,十大重点工业项目已开工7个,累计完成投资55.7亿元,占项目总投资23.9%。其中,1~6月份,实际完成投资10.94亿元,占年度计划52.3%。中原内配、焦作万方、风神股份等3个前期项目有序推进;多氟多、龙蟒佰利联、豫兴康等新建项目建设速度加快;蒙牛乳业、超威电源、隆丰皮草、中铝中州等4个续建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河南超威一期项目,隆丰皮草毛皮生态鞣制单元的洗皮、脱脂去肉工段建设项目,中铝中州技改项目等均已进入达产阶段。
消费需求总体平稳。1~6月份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2.9亿元,同比增长12.3%,居全省第七位。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发展。1~6月份,全市城镇市场零售额304.8亿元,同比增长12.4%;乡村实现零售额68.2亿元,同比增长11.8%。限额以上企业销售活跃。1~6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5.4亿元,同比增长18.1%。批发和零售业主导作用突出。1~6月份,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7.8亿元,同比增长12.6%。批发零售业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撑了消费品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进出口稳步增长。1~6月份,全市实现出口50.1亿元,同比增长12.2%,出口额居全省第五位,出口增幅居全省第十二位;实现进口19.9亿元,同比增长9.1%,进口额位居全省第四位,进口增幅位居全省第十一位。
结构调整 行稳致远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6月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5.6%、60.4%和34%,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40%,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从技术水平看,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1~6月份,全市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9%。从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2%,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9%,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均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
亿元项目带动明显。1~6月份,全市在建项目82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2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7.6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亿元项目51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53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6.4亿元,同比增长15.8%。
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电商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电商平台及服务企业393家,应用电商实体企业达1739家,个体网店(微店)32917家;建设电商园区(基地)14个,入驻电商企业494家。今年上半年,国美互联网集团、浙江E电园等龙头电商企业相继落户我市,续建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27.06亿元;新建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74.26亿元。新主体发展迅猛。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8167户,同比增长14.71%;新增注册资金245.88亿元,同比增长78.66%。截至6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47605户,同比增长19.11%;注册资本总额达到2655.2亿元,同比增长29.48%。快递业持续活跃。6月,快递业务量完成367.57万件,同比增长51.35%;业务收入完成0.31亿元,同比增长38.72%。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995.15万件,同比增长51.85%;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74亿元,同比增长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