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已进入移动支付时代,而且是扫码支付为主的时代。
抢夺移动支付市场,苹果支付一直没有缺位。近日,苹果支付、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展开了抢夺移动支付市场的优惠大战。这是一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市场争夺战——给移动支付客户一定的好处(消费打折、支付红包、现金优惠),以吸引客户变成“自己人”。
近日,苹果支付开展为期一周的移动支付送大礼活动。据苹果官网显示,加入苹果支付促销阵营的企业一共有44家,其中线下实体商店有28家,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快餐连锁店,如星巴克、汉堡王、哈根达斯、必胜客等连锁巨头。据悉,苹果支付此次线下补贴总额预计达3000万元人民币。
微信支付宣布,从8月1日开始,微信投入巨额资金,以鼓励金、代金券和现金红包等形式,推动持续一个月的送大礼活动。接着,支付宝也宣布,从8月1日起的一周内,将支付宝支付的“奖励金”最高提升至4888元,这是支付宝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无现金周”活动。
移动支付商各有高招,这样的“三国杀”大战,有利于消费者,人们能够从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中得到“真金白银”。但是,移动支付市场无论是“三国杀”还是“多方杀”,都必须恪守商业规则,不能变成恶性竞争。
就移动支付而言,所谓恶性竞争,主要是指破坏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譬如,在线上线下,移动支付商采取排他性消费,只能用自己的移动支付才能完成消费;再比如,对其他移动支付模式进行或明或暗的贬低、伤害,或利用消费终端为其他移动支付模式设置技术障碍等。
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行为,依托大数据,形成分享经济的开放模式,消费者有了更开放的消费体验和更多元的支付模式,这是信息时代消费端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无论是消费端的多元诉求,还是分享经济的开放模式,都决定了这个时代的移动支付不可能是一枝独秀,而必须是多元共存。外来的苹果支付也好,本土的两家“扫码支付”也罢,都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特点,要有分享、共享的市场心胸,不能有独占、独享的垄断思维。
移动支付的供给侧,需要的是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唯此,移动支付市场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和更安全的服务。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必须讲规矩,不能逾矩和失范,更不能把自己当成“第二央行”,在线上线下推行唯我独尊的支付模式,对人民币现金支付说“不”。至于让利、打折、送礼等,这些吸引客户的市场营销,只要没有陷入恶性竞争,便是正常的市场行为。